今天是: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 :勐海县勐阿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2-21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政策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三农工作的压舱石”“战略后院作用更加凸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西双版纳州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特色农产品保供区,2020年,第一产业对西双版纳州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2.9%,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60%,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西双版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按照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作为西双版纳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

二、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规划》立足西双版纳州热区、边疆、民族等特点、优势,充分对接国家、省、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及西双版纳州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定位,明确提出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推动热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力争把西双版纳建设成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样板区、面向东南亚农业双循环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3个目标设置27个指标,除粮食产量为约束性指标外,其余26个均为预期性指标。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7%,略高于省6.2%增速;粮食产量由47.64万吨提高到49万吨;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80.54亿元提高到800亿元;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463元提高到24000元,年均增速与省增速持平。

三、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规划》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明确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聚焦三大重点任务。

(一)聚焦聚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推进热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1.全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的“4+5+N”产业体系。围绕保供增收目标,从国家重要农产品保供战略要求、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明确提出全产业链构建“4+5+N”产业体系。“4”指粮食、畜牧业、橡胶、糖料蔗等4个国家高度重视的保障性产业。“5”指茶叶、热带水果、南药傣药、冬春蔬菜、淡水渔业5个优势特色产业。“N”指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引导农村产业加速融合,形成多种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释放乘数效应,拓宽增收渠道,如通过产村景村农旅融合发展休闲旅游业、咖啡和坚果等与旅游业融合打造伴手礼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开放农业等。

2.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围绕如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规划》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农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具体任务,以加快补齐现代农业支撑性短板,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3.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如何推进农产品变现增值,《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品牌强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共建共享等任务,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实现增产增收。

(二)聚焦聚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打造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求,《规划》提出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寨规划建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具体任务。统筹考虑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明确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具体任务。

(三)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夯实乡村振兴基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着力推动农业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四、涉及范围

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

五、执行标准

《规划》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云南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衔接国家、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相关规划,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在《规划》中落地见效。

六、注意事项

(一)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将粮食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产业之首,并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125万亩任务基础上拔高,明确规划全州每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9万亩以上,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二)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系统谋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系统思维,注重整体联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20字总要求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任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深入研判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工作所处的阶段特征、优势潜力、困难不足和面临的形势机遇,精心编制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优先发展、具有区域特征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七、关键词诠释

(一)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11号)》明确提出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定位思路,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的是农业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比较优势,以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为手段,通过对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效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构建经营体系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三)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八、惠民利民举措

(一)强化项目支撑,夯实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基础。紧密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盯国家、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和投资重点,《规划》系统布局了10个工程及行动专栏,共计77个类别工程项目,以利各相关部门精准策划项目向上争取政策性投资,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二)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攻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地、钱”瓶颈。从加强组织保障、落实用地政策、加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以及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