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府文件

勐海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来源 :勐海县应急管理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7-13

前言..........................................................................................4

一、现状与形势......................................................................5 

(一)十三五主要成效......................................................5

(二)存在问题.....................................................................9 

(三)发展形势....................................................................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3

(三)发展目标....................................................................14 

三、主要任务........................................................................16 

(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16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21

四、重点工程.........................................................................28

(一)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28 

(二)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29

(三)工程防御能力提升工程.............................................31

(四)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34 

(五)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35 

(六)基层防治能力提升工程.............................................36

(七)社会共治能力提升工程.. ..........................................37

五、保障措施............................................................................38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38

(二)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支撑...................................38 

(三)加强监督考核,强化实施评估......................................38

附:勐海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程表..............40

 

 

 

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推进勐海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勐海县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据《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勐海县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规划。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一、现状与形

(一)十三五主要成

十三五时期,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灾害防治形势趋稳向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得显著成效。

1.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健

按照州委《关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应急管理机构全部组建到位,成立减灾委、消安委,设立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及地质灾害专项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灾害风险趋势会商研判、灾情信息报送、应急联动处置等多项工作机制,建立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司其职抓预防、分级响应抓救援的工作格局,灾害防治的系统性、协同性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编修工作,1+5+N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即总体预案1件,地震、地质、气象、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县级灾害专项预案5件,各级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联合演练。

2.灾害监测预警网络逐步织

雨预警准确率平均达 81.501流天气预警提前时间平均达29.6分钟;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22个,建立六要素应急气象观测站1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县的气温、气压、温度、风向、风速、日照、雷电的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4级,地震速报时间缩短至1分钟左右;勐遮水化站、5个强震观测台、1个测震台、5个烈度速报和预警平台运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新增地质灾害专业型监测点2处、普适性监测点12处,群测群防十项制度逐步健全。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成一批雨量 (水位) 监测站。成森林防火视频系统2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摄像头82源管理卡口监控系统12

3.灾害防御基础工程成效显著

县级人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全部建成,现有火箭作业点7个,围绕抗旱减灾、减轻农灾害、保障水资源、降低森林火险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人工响天气作业。截止十三五期末,完成布朗山结良村委会曼掌村民小组、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委会石头老寨、打洛镇曼夕村委会老班约村民小组、打洛镇勐板村委会帕亮一队、西定乡曼来村委会曼来新寨及3个搬迁点共5个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勐海县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编制作;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新建项目抗震设防审查监管和减隔震项目监管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625户,拆D级农村危房2437户。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14个,有效避免人员伤亡1452人、财产损失4877.5万元。实施河流河段治理,提升29.72公里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完成20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初步形成以消防、行业、基层、社会、紧急医学等救援队伍

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轻型地震救援队1支、地震救援分队1配备救援装备300件套、救援车1辆;组建防汛专业抢

险队伍133人;住建系统联动建筑企业组建地震应急抢险3支队伍,配备应急抢险专家36,市政抢险队9人,大型机械抢险队24人,挖掘机神冈250.1台、柳工CLG856.1台、小松250.1卡特彼勒313D2GC.1台,手臂高空车庆铃NSER.1辆,装载机厦工IXG53III.1台,皮卡车东风皮卡1辆,发电机常州风冷柴油-12000.2。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2支,全县10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全县组建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队伍11258人;建成基干民兵共编应急队伍12450人。积极探索航空救援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各乡镇积极开展直升机起降点选点工作。组建卫生应急队伍180人,后备医务人员80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

5.应急保障保通基础更加坚实

有序开展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投送、应急通信保障、应急电力保障、急道路抢修保通等应急保障保通工作。储备货车10辆、客运车86辆(其中大中型客车56辆,小型客车30辆)、装载机37辆、挖机32辆、渣土车40机械设备车辆储备在勐海县11各乡镇。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投送安全高效。实现乡镇卫星电话配备全覆盖,打通灾情报送与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建成电力应急队伍42人,配备应急保供电装备设备76余台),应急电力抢修能力和电力系统防灾抗毁能不断提升。印《地震灾害交通应急处置预案》,全面保障灾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6.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初步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种类多元、互为补充的应急储备网络,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灾害抢险救援提供坚实保障。应急和发改系统负责完成全州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清查摸底,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调拨机制,建立大型超市灾害信联络联动机制,县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个,省级代储物资达76830余件,主要物资储、布局合理,基本实现灾后4小时内运抵灾区;水务、林草系统分别建有县级防范物资储备仓库1个。

7.基层应急治理效能初步显现

扎实推进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州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建成应急避难场所4个,占地面146547平方米,承载量达3.5934万人,人均避难场所面积4.08平方米/截止十三五期末,完成5个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防雷设施标准化建设。完成勐海县527个广播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村委会社区应急广播村级终端全覆盖。建立完善级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组建灾害信息员队伍141人。建成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11个,气象信息员队伍88人。

(二)存在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全县自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具体表现在:

防灾减灾制机制有待完善。多部门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尚需完善,相关部门职责边界还不够清晰。乡镇一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仍在磨合完善中,工作内容点多、面广、涉及行业多,各环节工作规范性、延续性不够,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设亟推进。

灾害监能力有待增强。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老化故障地震监测预报仪器设备老化,信息、自动化水平低,地烈度速报与预警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然薄弱。各类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害预警能力有待提升。县、乡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尚未建立,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出口不统一、形式不统一、发布不规范。县、乡两级应急广播平台尚未建设,现有村级应急广播终端还不能满足基层特别是边境村寨实际需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有待善。                                                                      

工程防短板有待补齐。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小区划编工作推进缓慢,地震安全性评价机制尚未全面落实。人工影响基础设施薄弱,尚无标准化固定作业点

中小河流与山洪灾防治任务艰巨,部分河段堤防尚未达到防洪标准。供水设施不平衡不充分,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依然突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理的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较低。

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强化。勐海县及周边、边境地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当前救援能力等还不能满足救援求。应急管理一张图运用尚未实现,指挥救援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需不高。消防救援力量装备配备、训练演练、战勤保障、人员配备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典型灾害事故救援力量建设较为薄弱。现有救灾物资储备库配套设施不完善,物资装卸搬运靠人工效率低,缺少专用救灾物资储备库

灾害共治格局有待深化。巨灾保险尚处于探索阶段。公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不强。消防救援力量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跨境联合救援、物资保障、应急通信、交流学习等合作机制尚未立。地震预报领域等核心理论和技术仍未突破,灾害防治的科技撑能力还需提升。

(三)发展形势

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推进全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

治能代化的关键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高度重视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的工作要求。州委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各族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二是自然灾害防治形势对全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提出了勐海县属于重点危险区县之一,地震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历史上破坏性强震多发,潜在地震灾害风险高;勐海县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呈现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雨季极易引发滑坡、泥石地质灾害,重要河流流域性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威胁时有发生,春夏干旱易发,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干旱风险等级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的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和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勐海县多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阶段性达到高危森林火等级气象增多,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加之全县边境线较长境外火防控难度大、压力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防灾减灾救灾工入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工作中,坚持以防为、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推进自然灾害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全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勐海,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普洱茶示范县、康养旅居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二)基本原则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压实各级各部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建立效科学的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程度降低灾害和事故风险,主动承担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以防为主,防救并举 。坚持从源头上防范,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成灾之前。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援、事后救助相结合,防灾抗灾救灾相统一,全面提升全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救灾能力。

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统筹发挥全级人民政府和具有应急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主导作用。组织引导社会各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形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与防灾减 灾救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应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 统筹协调,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勐海县的区位优势,健全自然灾害跨境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加强灾害防治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辐射中心建设全局,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

2025年,全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 新进展,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和法治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灾害监 警和工程防御能力实现新突破,应急指挥救援能力建设展现新效,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2035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本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2. 分项目标

法治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治体系,持续提升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灾害救:进一步提升灾害救助能力,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害发生后8小时之内得到有效救助。

应急难:不断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综服务能力。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乡镇,实现避难场全覆盖。                            

基层治理: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基层治理水平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每个确保有1名灾害信息员

社会治理:掌握应急逃生救护基本技能人口比例高于2%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著提升。巨灾保险取得新发展。

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周边县(防灾减灾救灾交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承担并完成好省、州交给勐海县的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任务。

1  勐海县十四五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目标

标内容

十四规划目

指标

属性

西双版纳州

十四

规划

1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内生产总值比

 1.5%

预期性

 1.5%

2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 自然灾害死亡率

3.5

预期性

≤3.5

3

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3

预期性

3

4

害影响区域内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90%

预期性

90%

5

全县掌握应急逃生救护基本技能的人口比

2%

预期性

2%

6

村(社区灾害信息员

1

预期性

1

 

7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救助时限

8小时以内有效救

预期性

10内有救助

 

时期,全县自然灾害依然易发高发,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结合勐海县近几年灾情和十四五时期灾害形势,西双版纳州十四五规划目标,并预留部分冗余空间,将十四五时期全县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分别设定为≤1.5% ≤3.5 ≤3 万。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

1.理顺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化灾害管理体系

灾害应急法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定》《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规章,严格执行灾害应急响应、指、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着力升灾害防治法治化水平。

完善害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乡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设,强化末梢管理。强化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对全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各专应对相应灾种的灾害风险防治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完善部势互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无缝衔接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与跨部门协同机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应急灾主体责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原则,衔自然灾害责任链,确保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灾区联合勘测、救灾力量需求、应急资障等工作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强化跨县(及与周边边境地区的协同联动,健全区域性重大灾害联防联控和跨区域救援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联演练、应急协同响应、应急力量调配、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协同处置重大灾害。积极对接通用(民用)机场、航空护站等,构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复重建工作机制,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完善灾害应急预案系。适时开展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强化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可行性评估,形成与全县灾害防势相适应,覆盖全灾种、全层级、全过程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机制,实行规范编制、严格审核及时报备、动态管理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实现应急预案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加强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注重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信息共享,完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

健全灾害综合风险趋势和防范应对措施会商研判机制;完善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森林火灾、质灾害、江河洪水、干旱等灾害预报预警中的作用,整合、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积极回应社会关注严格应急值班值守工作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关注预警变化和灾情险情动态;健全灾情统计制度,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全面准确灾情报送、统计、发布、共享体系,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灾情上报及时、准确、规范,推进涉灾部门灾害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受灾人口、房屋倒损、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等动态灾情数据。

3.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综合性指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骨干力量,解放军、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专业救援队伍为攻坚力量,政府专职消防队、基干民兵、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等基层救援队伍为重要力量,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为保障力量,社会救援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力体系。建立完善各类救援力量间的联勤联训和联合演练机制,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优化场指挥制度,规范灾害现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领导调度,强化各类救援物资资源统筹使用和科学调配。

完善巨灾指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应对较大、重大、重特

自然害的综合应急指挥协调、救援联动、联合演练机制,建立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现场指挥的组织、协调和保障机制,规范由案修订过渡到灾害应急响应的相关工作,明确规范响应程序、部门职责、指挥部组织架构等内容,规范重特大灾害现场指挥协 。加强与县人武部、驻县部队、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国防动员委员会等单位机构的日常业务联系,进一细化巨灾风险会商研判和联合勘测、兵力需求提报、应急资源协同保障等机制。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沟通联络,深化区域间应急合作联合演练。

4.推进共建共治,完善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机制。探索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灾的协调服务和信息导向平台,实现灾害防治需求和社会力量的供需匹配、信息对称、有效对接,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害科普宣传、专业培训、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救援救助、运输、心理疏导、恢复重建等领域工作。健全救灾捐赠需求发布与信息导向机制,完善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使用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物资捐赠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全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机制。以农房保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构建多渠道多层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从简单的险后补偿险前预警险中响险后补偿的三位一体模式转变,发挥巨灾保险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分散化解风险的能力。

全应急科普宣教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宣传方式,大力普及 灾害基本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应养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育应急文化,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灾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五进活动;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119消防月、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升领导干部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鼓励支持各类应急教育科普基地、应急科普场馆、安全防范体验馆建设。       

5.发挥区位优势,完善国际化交流合作体系

充分挥边境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辐射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气象灾害、林防灭火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增强跨境灾害联防联控能力。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全域气象灾害、洪灾害测预警中的作用。加强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强化险情接警核实应急响应信息通报力量协调、案制定 、生命救助等方面的协作处置,协同处置重大灾害 。积极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开展森林草原火灾联防工作,切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边境地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水。加强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消防工作交流,推动建立跨境联合救援、跨境物资保障、跨境应急通信、跨境交流等消防工作机制。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

6.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提升风险防控能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灾害风险要素调查与重点隐患调查评估,摸清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区灾能力,客观认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建立分类型、分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分级分类重点隐患据库;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修订灾种区划,编制灾害系列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

7.完善监测基础设施,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升地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实施地震台(站)网改扩建工程,建成现代化合立体地震监测体系。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建成勐海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监测能力。全面推进地面观测自动化。域自动气象站站网布局优化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六要素观测站乡镇全覆盖。升级气象应急移动站。加强天气雷达业务运行,提升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推广0-30天无缝隙、精准化、智能型网预报业务产品体系。

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扩大地质灾害专业型监测、监测及群测群防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完善全面覆盖、专群结、实时监测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地质灾害形变析数据库,连入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系统平台,提升隐患早期识力。提升水旱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善现代化水文站网体系、水文监测体系、水文信息服务体系,水文测报服务防汛抗旱能力。建立完善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制定江河湖库旱警水位(流量)及地水旱警水位,完善洪水干旱预测预报方案。提升林草火灾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统建设,到2025年,重点林区火情瞭望覆盖监测率达 80%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9以内。提升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汇聚、整合涉灾部门的基础监测数据,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多灾种和灾害链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探索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实现分类监测和综合监测有机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和研判,探索开展灾害快和综合评估。建设覆盖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应急等多部门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预警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出统一、形式规范快速畅通、靶向精准,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精准度、时效性。

8.强化隐患源头治理,提升工程防御能力

强化自然灾害隐患源头治理,实施各类灾害基础防御工程,现防灾减灾关口前移。优化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加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森林防火、生态治理等领域的作用。加快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编修实施提高城市本质防灾能力;继续实施房屋设施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工程,推进抗震设防要求城乡一体化管理,提升城乡抗震防灾能力。实施主要河流综合整治、中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防洪等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江河、支流和重点区域的防洪减力,实施供水保障工程,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的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隔离带建设与自然阻隔带形成均衡的网络化林火阻隔系统;加强边境地区林草火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境林草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各级各类应急难场所,逐步提升防灾避灾能力。

9.依托应急指挥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应用与功能覆盖,合汇聚灾害风险隐患数据、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历史灾害等相关数据资源,构建应急管理工作一张图逐步建设集应急信息汇聚展现、统计分析、应急值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视频会商、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救援现场实时感知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指挥决策、救援队伍调动与资调用的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最大程度减轻灾风险。

10.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瞄准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结合县内灾害形势特点,依托消防救援系统,加快推进地震救援、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水域救援等类典型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战斗力、攻坚力。二是以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完成全县10个乡镇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建设任务,按标准配齐人员及更换配备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提升基层消防救援力量建设。将民兵应急装备纳入县、乡二级应急装备建管理体系,提高基干民兵队伍遂行抢险救灾能力,着力构建覆城乡、延伸至村委会(社区)、村寨的基层救援力量体系,补齐基层救援短板。三是强森林草原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全县森草原防灭火能力、通信指挥和火情早期处理能力。四是继续推进各乡镇直升机起降点选点和建设积极对接勐海通用机场,应急航空救援服务,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与合作机制;鼓励组建空救援队伍,支持引导通用航空企业参与应急救援。五是鼓励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消防队伍建设,有效补充救援力量供给。六是建立培训演练、救灾响应、指挥有序、科学救援、协调联动、保障有力的紧急医学救援机制,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特大灾害紧急医学救灾救护应急能力。

强化应急救援训练演练。建精建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县级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强化特种灾害救援专项技术培训、实战实训和赴外交流学习,提高分灾种救援攻坚能力和极限条件下的力。加强专业消防力量与相关部门、其他救援力量的交流学联合演练、联勤联训,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联动处置效能。

加强救援备配备与战勤保障。构建与全县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灾害事故特点相适应的救援装备体系,加大规装备、先进适应装备、特种灾害装备配备力度,加强装备采购验收、使用管理、维护保养、退役保养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建勤保障消防站为支撑,强化救援队伍战勤保障。

11.完善储备调运机制,提升物资保障能力

完善布局科学、辐射全县、规模适宜、结构 理、调运高效的县、乡二级应急物资储备调用体系。积极申报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物资储备布局,提升县级和基层物资保障。完善、更新、维护现有物资储备库配套设施,逐步推进物资装卸存储半自动化建设,实现物资储调快速高效、全有序。结合县内灾害特点和救灾需要,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完善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衔接、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储备模式,适时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和规模,确保主要物资储备到位;鼓励和引导家庭储备灾害应急物资,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资源共享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物资采购、储备、管理、轮换、调拨、配送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集中生产调度、急采购、征用补偿、紧急调运分发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与州物资储备库建立互联互通高效物资申请和调拨机制,确保县内发生灾害后10小时内州级物资到达我县,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救助。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运数字化水平。加强应急物流枢纽与配送系统设,统筹利用公路 、水运、民航、邮政等多种运源,鼓励应急物流企业发展,建立多方协作、反应迅速的应急物流体系。

12.强化网格融合治理,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推进基层防灾减灾网格化治理。探索将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灾害辨识监测与信息报送、隐患常态化排查治理、应急预案编制演练、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科普宣传、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等基层防灾减作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实施基层防灾减灾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充分发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灾防治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全县边境小康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地区,实施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农村雷电防御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村、防灾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加强基层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建设;整合优化现行分灾种建立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灾害信息员或地震轻骑兵速报员,明确灾害信息员队伍管理业务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权责,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培 训和考核,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好灾害信息员在灾害隐患 、灾害预警信息传达、灾情统计上报、防灾避险知识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培育孵化社会应急救援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企事业单位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各乡镇村( 组织基层工作人员专职消防队、灾害信息员、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开展应急联合演练。

13.强化科技人才赋能,提升数字应急能力

围绕致灾成灾机理,风险评估防控、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救援、巨灾保险等应急领域,加强科技研究、关键技攻关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 、遥感等先进技术在应急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相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分应用卫星遥感分析、无人机航摄、地面巡护及其他感知监测手段,建立级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加快数字水利,加强水文、洪涝干旱监测知。加快智慧消防建设,实施智能接处警和指挥系统升级改造,智能识别灾情信息、一图展现救援资源、智能生成调方案、智能感知救援状态、智能辅助指挥决策。加快应急通信提质升级,加大通信装备配备力度

四、重点工程

()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全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查明抗灾能力,客观认识风险水平,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控逐步向隐患、风险双控转变,提升风险辨识与源头控能力。

专栏 1  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 开展灾害及其灾害链风险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开展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编制修订全

自然灾害风险图和灾害综合风险分布图,确定风险区划图和风险防治区划;建立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分类、分级灾害重点隐患数据库(应地震、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林草、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

 

 

(二)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一步优化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整合有关部门监测设施,构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突发事件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各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数据对接,实现预警信息规范、统一、精准、高效发

 

专栏 2   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1.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优化建设。

1)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优化地震监测台网(站)布局,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完成勐海观测井、勐遮水化站改造升级逐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业务分析保障系统,提升监测预报预警核心业务处理能力(地震部门)   

2)山洪灾害防治。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补充预警报警设施设备,扩大预警预报信息覆盖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水利部门

2.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依托勐海县气象局现有业务系统,扩大灾害风险监测联网范围,整合接入地震、地质、气象、水利、林水文、农业村等部门监测设施,融合汇聚灾害监测数据、历史灾害数据及抗灾能力信息,建成基本覆盖自然灾害重点领域、区域的全县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完成信息化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支撑建设,逐步形成集全要合监测、综合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灾害态势智能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监测预警技术支撑系统(气象、应急部门)

3.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设勐海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县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多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发布。完成业务用房的改、预警信息发布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预警信息发布软件本地化部署应用、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业务平台建设、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建设 信息安全保系统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等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建设,完成应急、气象、地震、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卫建、环境、民政、交通等10预警发布接入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和视频会商终端建设

(气象、应急

 

(三)工程防御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标准化固定作业点。实房屋设施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工程,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工作,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工程。以主要河流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排洪防涝为重点,江河澜的防洪体系,提升城市防洪减灾综合防治能力。构建城市现代水安全保障网络,提升城市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专栏 3    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提升工程

1.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推进人影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地面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气象部门)                   

2.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基础,全面摸清全县地震易发区抗震设防不达标房屋设施存量,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原则,分批次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工作 。到2025年基本消除全地震易发区抗震能力明显不足、安全隐患突出旧房屋设施,到2035年基本消除抗震设防不达标既有房屋设施存量(住建部门)

3.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对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且适宜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治理、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按照县级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原则要求,坚持该搬就搬、该移就移,与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房改造、生态移民、乡村振兴等相结合,统实施避险移民搬迁(自然资源部门)

4.防洪能力提升。1中小河流治理。完成11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新增一批具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58.8公里。(2)山洪灾害防治 。治理重点山洪沟5条。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和预警报警设施配备,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四)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对32件病险水库、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水利部门)

5.抗旱供水能力提升。1)供水骨干工程。新建、续建、扩建5座中型水库。2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11件、千吨万人工程、万人以集中工程等400件。3灌区建设及改造工程。实施5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水利部门

6.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结合应急转移避难需求,科学划,合理布局,在城区以及灾害易发多发乡镇、村社区,新建或改扩建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汇聚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据信息,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储备物资、人员安置和运状态的动态管理。

 

(四)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

强化常规装备达标建设、特种灾害装备重点配备、消防车辆装备提质升级工作。坚持“合理分布、多点辐射、规模适度”的原则,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乡镇专职消防队站点布局,提升救援可及性、高效性

加强林草火灾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聚焦机构设立、人员编制、营房建设、装备配备、待遇保障等要素,开展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新一轮达标创建工作。

加强与周边县(市)在跨境联合演练、联合救援、物资保障 、应急通信、机制健全、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跨境灾害联防联控与应急联动处置效能,筑牢安全屏障。

专栏 4    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 典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伍建设1)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根据《推进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组建115人的地震救援前突分队,配备机动性、越野性、通过性强的国产越野底盘救援突击车1辆,挥类通信类探测类、警戒类、破拆类、救生类、防护类、保障类器材300余件套。2道路交通事故专业救援队。购置防护类器材120套、类器材5件套、破除类器材12件套、救生类器材36件套、警戒类器材20件套、通信类器材10件套,根据现有装备结合老旧情况更新换代部分装备器材共计30件套。(3)成立水域事故专业救援队。深化水域救援专业水域救援装备购置及培训;购置50件套水域救援装备。(4)高层建筑专业救援队。完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攻坚队车辆装备,新购置155米登高平台消防车投入使用。(消防救援大队)

2. 应急救援装备建设。1)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完好率和适体率达到100%,备份率持续满足《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适当提高灭火防护服、空气呼吸器、消防手套、消防灭火防护靴等常用防护装备备份比例,达到饱和式储备要求。实行消防救援人员基本防护装备定人使用制度。(2)灭火及应急救援基础装备配备。配齐配足灭火及应急救援常用基础装备,确保在用装备完好率达到 100% 。(3)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应急救援基础通信网络升级到300兆以上,完成IPv6网络接入,将现有设备、服务器、终端等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大队培养不少于2名无人机飞手,并取得驾驶资格证,大队至少配备2架无人机,做好更新换代升级;所有4G图传设备升级为5G4)消防车辆配备。全面淘汰超期服役车辆,结合实战需要,使全县在用消防站车辆配备品种数量和质量性能达到《城市消防站 建设标准》。(消防救援大队)

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采购储备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灭火药剂、水域救援装备、战保食品、侦检器材、警戒器材、抢险救援器材、洗消器材、被装等10500件套。(县消防救援大队)

4. 消防站点建设。按标准完成打洛消防站二期工程、勐海产业园区消防站等建设任务。(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属各相关部门

5. 林草火灾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消防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扑火队、地方半专业扑火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等救援队伍的联勤联训、应急联合演练,构建协调联动、互为补充的林草火灾救援力量体系。

(林草部门、 消防救援队伍、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政府专职消防队等)

6. 乡镇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建设。完成全县10个乡镇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建设,人员、器材装备按要求配置,并完成达标验收工作。(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属各相关部门

()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县级储备能力建设,织密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确保物资 布局合理、储备到位、满足救援需求。汇聚相关部门应急物息,建设应急物资管理一张图,强化物资全生命周期、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平时动态管理、灾时高效调用,提升应物资储调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 5    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 勐海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新建一个标准应急物资储备库,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及其他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发展和改革局、管理局

2.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整合汇聚应急、发改、民政、消防、气象、自然资源、水利、地震、林草、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应物资储备信息,以及物资生产存储企业和社会团体,建设应急物资管理一张图逐步实现对全物资储备分布、规模种类、仓储设施、有效期、管理主体、资生产企业等基本信息的全面掌握、统计查询和可视化展示,为平时日管理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加强对物资生产、采购、储备、轮换、调拨、运输、发放和回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物资需求 ,形成应急物资调配全景视图,强化相关部门、企业会商联动,提高物资调配率和资源统筹利用水平应急管理局

 

(六)基层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增建一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整合优化基层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继续推进农村雷电防御示范工程进一步应急广播体系。

专栏 6   基层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1.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示范工程。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持续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对全创建的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检查整改,确保创建质量。继续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增建10个县级示范社区,增建5州级示范区,争取建设3个省级示范社区。整合村(社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每个村(社区)都有1名灾害信息员或地震轻骑兵速报员。(应气象、地震、消防等部门

2.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编制农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开展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按照农村防雷设施(设备)成效化,标准化、示范化,实施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12个,开展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已建农村防雷减灾示范村的防雷装置年检进一步提升农村雷电防御服务能力和水平(气象部门)

3.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范围,满足基层特别是边境村灾害预警、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科普宣传等实际需求设应急广播平台委宣传部

(七)社会共治能力提升工程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教育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五进”和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强化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增强全民应急意识与能力。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提升灾害风险社会分担和转移作用。

专栏 7    社会共治能力提升工程

1.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素养提升。加大力度将灾害应急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教育体系,强化师生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帮助师生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互救的方法技能,提高师生自护意识和救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辅导员覆盖率加强减灾专职或兼职科普员培养。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进学校进社区、进业、进家庭、进农村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等主题宣传活动依托报刊、电视、广播、杂志、政府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辟防灾减灾与应急科普宣传专题专栏、热线 。加强居民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基层党政领导防灾救灾能力升培训,将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内容作为专题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教体、应急、地震等部门

2.巨灾保险建设。充分典型经验,以农村房屋险为突破口,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推动保险服务向灾前预防、灾中预警、灾后赔付等领域延伸,稳步推进农房地震险。在农房地震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险种范和受灾群众覆盖面。(应急、地震部门,相关金融保险机构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根据本规划确主要务,组织编制有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体。应急部门和主要涉灾部门会同发改部门,做好各涉灾专规划的衔接,强化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确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支撑完善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统筹各部门渠道资金,积极争上级资金,支持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投入。加强资金监管,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绕乡村振兴战略和边疆治理现代化,加大对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监督考核,强化实施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健全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完善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对本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附:勐海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程表

重点工程

建设内容

实施单位

建设工期

(一)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开展灾害及其灾害链风险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开展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编制修订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图和灾害综合风险分布图,确定风险区划图和风险防治区划;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分类、分级灾害重点 隐患数据库。

应急、气象、地震、自然资源、水利、林草、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

 

2025

 

二 )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2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优化建设

( 1 ) 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布局,改善台站观测环境。改造升级勐海观测井、勐遮水化站 。逐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业务分析保障系统,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核心业务处理能力。

( 2 山洪灾害防治。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补充预警报警设施设备,扩大预警预报信息覆盖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地震部门;水利部门

 

 

2025

二 )灾害监测 预警能力 提升工程

 

 

3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

依托勐海县气象局现有业务系统,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建立“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切实提升暴雨、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扩大灾害风险监测联网范围,整合接入地震、地质、气象、水利、林草、水文、农业农村等部门监测设施,融合汇聚灾害 监测数据、历史灾害数据及抗灾能力信息,建成基本覆盖自然灾害重点领域、区域的全州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完成信息化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支撑建设,逐步形成集全要素综合监测、综合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灾害态势智能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监测预警技术支撑系统。

 

 

应急部门、气象部门

 

 

 

2025

 

二 )灾害监测 预警能力 提升工程

 

 

4

 

 

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县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多部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统一收集、管理和 发布。完善办公用房、预警信息发布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预警信息发布软件本地化部署应用、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业务平台建设、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等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建设,完成应急办、气象、地震、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卫建、环境、民政、交通等10个预警发布接入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和视频会商终端建设。

 

 

 

气象、应急部门

 

 

 

2025

( 二 )灾害监测 预警能力 提升工程

 

5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

 

推进全县人影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地面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加快装备弹 药物联网系统建设

 

气象部门

 

2025

 

三 )灾害工程 防御能力 提升工程

 

 

 

 

 

6

 

 

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 造

 

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基础,全面摸清全县抗震设防不达标房屋设施存量,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原则,分批次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工作。到2025年基本消除全州地震易发区抗震能力明显不足、安全隐患突出老旧房屋设施,到2035年基本消除抗震设防不达标既有房屋设施存量。

 

 

 

住建部门

 

 

 

2025

(三 )灾害工程 防御能力 提升工程

 

 

7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

对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且适宜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治理、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按照州级统筹、县级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原则要求,坚持该搬就搬、该移就移,与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房改造、生态移民、乡村振兴等相结合,统筹实施避险移民搬迁。

 

 

自然资源部门

 

 

2025

 

) 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提升

 

 

8

 

防洪能力提升

1中小河流治理。完成11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新增一批具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58.8公里。(2)山洪灾害防治 。治理重点山洪沟5条。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和预警报警设施配备,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3)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对32件病险水库、水闸进行除险加固

 

 

水利部门

 

 

2025

(三 )

灾害工程 防御能力 提升工程

 

 

9

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 造

1)供水骨干工程。新建、续建、扩建1座小型水库。(2)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南录河至勐遮坝区曼老水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3)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11件、千吨万人工程、万人以下集中工程等400件。(4)灌区建设及改造工程。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水利部门

 

 

2025

(四)应急救援  量提升工程

 

 

10

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结合应急转移避难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城区以及灾害易发多发乡镇、村 (社区),新建或改扩建符合标准应急避难场所 。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汇聚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数据信息,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储备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的动态管理。

 

应急、住建、地 震等相关部门

 

2025

 

 

(四)应急救援  量提升工程

 

 

11

 

典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1)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根据《推进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组建115人的地震救援前突分队,配备机动性、越野性、通过性强的国产越野底盘救援突击车1辆,挥类通信类探测类、警戒类、破拆类、救生类、防护类、保障类器材300余件套。2道路交通事故专业救援队。购置防护类器材120套、类器材5件套、破除类器材12件套、救生类器材36件套、警戒类器材20件套、通信类器材10件套,根据现有装备结合老旧情况更新换代部分装备器材共计30件套。(3)成立水域事故专业救援队。深化水域救援专业水域救援装备购置及培训;购置50件套水域救援装备。(4)高层建筑专业救援队。完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攻坚队车辆装备,新购置155米登高平台消防车投入使用。

 

 

地震、交通、水利、住建部门

 

 

 

 

2025

 

 

(四)应急救援  量提升工程

 

 

 

12

 

 

 

应急救援装备建设

1)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完好率和适体率达到100%,备份率持续满足《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适当提高灭火防护服、空气呼吸 器、消防手套、消防灭火防护靴等常用防护装备备份比例,达到饱和式储备要求。实行消防救援人员基本防护装备定人使用制度。(2)灭火及应急救援基础装备配备。配齐配足灭火及应急救援常用基础装备,确保在用装备完好率达到100%3)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应急救援基础通信网络升级到300兆以上,完成IPv6网络接入,将现有设备、服务器、终端等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大队培养不少于2名无人机飞手,并取得驾驶资格证,大队至少配备2架无人机,做好更新换代升级;所有4G图传设备升级为 5G。(4)消防车辆配备。全面淘汰超期服役车辆,结合实战需要,使全县在用消防站车辆配备品种数量和质量性能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5)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采购储备个人防护装备、灭火药剂、水域救援装备、战保食品、侦检器材、洗消器材、被装等10500件套。

 

 

 

 

消防救援大队

 

 

 

 

2025

(四)应急救援  量提升工程

 

13

 

消防站点建设

 

打洛消防站二期工程、勐海产业园区消防站等建设任务。

消防救援大队、县属各相关部门

 

2025

 

(四)应急救援  量提升工程

 

 

14

 

 

林草火灾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消防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扑火队、地方半专业扑火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等救援队伍的联勤联训、应急联合演练,构建协调联动、互为补充的林草火灾救援力量体系。

林草部门、森林 消防队伍、消防 救援队伍、地方 专业半专业 ) 扑火队伍、政府 专职消防队等

 

 

2025

 

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

 

15

 

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

 

完成全县10乡镇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建设,人员、器材装备按要求配置,并完成达标验收工作。

 

消防救援大队、县属各相关部门

 

 

2025

 

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

 

 

16

 

沿边跨境消防安 全提升工程

 

1)重大灾害救援互助 。加强同缅甸第四特区在处置化学灾害、地震、洪灾、风灾、各类火灾等多种灾害事故,有效维护缅甸第四特区稳定和我国公民在缅甸第四特区的生命财产安全。(2)技术交流。建立消防安全 对外交流专家库,推动双边消防技术交流 。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择机组织开展跨境救援 联合演练,为跨境救援建立制度保证。

 

 

消防救援大队、县属各相关部门

 

 

2021年至 2025

 

 

(五)物资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

 

 

 

17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整合汇聚应急、发改、民政、消防、气象、自然资源、水利、地震、林草、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以及物资生产存储企业和社会团体,建设应急物资管理一张图,逐步实现对全物资储备分布、规模种类、仓储 设施、有效期、管理主体、物资生产企业等基本信息的全面掌握 、统计查询和可视化展示,为平时日常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加强对物资生产、采购、储备、轮换、调拨、运输、发放和回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物资需求,形成应急物资调配的全景视图,强化相关部门、企业会商联动,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和资源统筹利用水平。

 

 

 

应急部门

 

 

 

2021年至 2025

 

六 )基层防治 能力提升工程

 

 

 

18

 

综合防灾减灾救 灾能力示范工程

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持续推进全国综合减 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对全县已创建的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检查整改,确保创建质量。继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增建 10个县级示范社区,增建5个州级示范社区,争取建设2个省级示范社区 。整合社区网格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等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每个村 社区 都有1名灾害信息员或地震轻骑兵速报员

 

应急、气象、地 震、消防等部门

 

 

2021年至 2025

 

(六 )基层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19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

编制农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开展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按照农村防雷设施设 备 成效化, 标准化、示范化,在全州沿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地区,每年选出2个雷灾多发自然村,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建设,建设防雷设施、避雷亭,设置防雷警示标识,印发防雷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已建农村防雷减 灾示范村的防雷装置年检。进一步提升农村雷电防御服务能力和水平

 

 

气象部门

 

 

2021年至 2025

(六 )基层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20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范围,满足基层特别是边境村寨灾害预警、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科普宣传等实际需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

 

广电部门

2021年至 2025

 

 

(七)

社会共治 能力提升

 

 

 

21

 

 

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素养提升

 

加大力度将灾害应急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强化师生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帮助师生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提高师生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辅导员覆盖率,加强对防减灾专职或兼职科普员培养。持续推 进防灾减灾救灾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依托报刊、电视、广播、杂志、政府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辟防灾减灾与应急科普宣传专题、专栏、 热线。 加强居民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开展基层党政领导防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将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内容作为专题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教体、地震、应急等部门

 

 

 

2021年至 2025

(七)社会共治 能力提升工程

 

22

 

巨灾保险建设

充分借鉴典型经验,以地震巨灾保险为突破口,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推动保险服务向灾 前预防、灾中预警、灾后赔付等领域延伸,逐步扩大农房地震保险覆盖范围 。在农房地震保险的基础上,分步探索建立与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灾害防治形势相适应的巨灾保险制度,逐步扩大险种范围和受灾群众覆盖面

 

应急 、地震部门,相关金融保险机构

 

2021年至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