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勐遮

传承千年工艺 弘扬竹编文化---记竹编高手岩三很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2-01-11

今年元旦在“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西双版纳春城勐海”举办的“嘎汤帕”节农特产品展销会上,一件件惟妙惟肖、精美实物簸箕、箩筐、打谷架、犁等等,饱含农耕生活气息和田园文化,吸引了广大嘉宾、外来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驻足观赏,出手抢购。

是什么让这些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农具、竹编工艺品再次进入人们视线?带着对竹编技艺的极大兴趣,近日,笔者来到了勐海县勐遮镇曼扫村委会曼峨村民小组,探访竹编传承人—岩三很。

岩三很,一个纯朴勤劳的傣家人,今年43岁,是曼扫村委会曼峨村民小组村民,也是曼峨村传统手工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岩三很的家里,映入眼前的是门边挂着的竹编箩筐和木制犁头等手工艺品,还有置于走廊边上的几件特制竹编成品,令人顿感力作之美,不禁回想起儿时在田间地头看着父辈们劳作时的情景。

在采访中,岩三很说,他自幼在农村长大,从小就酷爱各种民间手工艺品,他常常跟随父亲上山砍竹子或寻找木材料,回来后,看着父亲制作竹编器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竹编技艺,逐渐掌握了破、削竹蔑片、竹蔑条到竹器编制成型等十余道工序以及粗、细篾货的全套编织技法。在佛寺当比丘(俗称“和尚”)期间,还学会了傣文,会制作孔明灯,每逢傣族习俗节日,村寨里的村民经常找他帮忙,他所制作的孔明灯不仅在本村和附近村寨里使用,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茶山的人也时常找他订做,每件100元至1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目前,他亲手制作的孔明灯有1000余只。

有一天,岩三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条关于竹编工艺品的报道,于是顿生念头,寻思着自己也可以做更多系列件套竹编工艺品销向市场,此后,他所创作的箩筐、犁耙等数十件竹艺产品编制而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农耕文明缩影,具有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西双版纳一个素有 “世界竹类的故乡”美誉,竹文化贯穿于各种民族的衣食住行之中,并以其典型性、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受到关注。而手工竹编工艺作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傣族人民心灵手巧,有着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岩三很手工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簸箕、萝筐、饭盒、篾桌、 “爽发”、“羊”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在过去以物换物的年代,竹器可以换谷子或换其它食物。

如今,曼峨村民小组除了有几位老人偶尔编制一些竹箩筐外,就只有岩三很掌握竹编技艺最前面,工艺最精细,制作样品最多他制作的手工竹编工艺及木制工艺品一套60余件,包含了各式各样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可谓工艺精湛,独具匠心

“我要不断学习提升竹编技艺,使编出的工艺品更富有感染力,也希望有更多的年青人学习传统手工竹编技艺,把竹编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岩三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