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满镇生物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作者 :佚名 来源 :勐海县勐满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4-08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勐满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生物富州战略”,以“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谋效益”为发展思路,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探索符合镇情的发展路子,不断推进生物产业稳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镇情

 勐满镇位于勐海县西北部,东接勐阿镇,东南连勐海镇,南邻勐遮镇,西南接西定乡,西、西北与澜沧县糯福乡、惠民乡毗邻。距勐海县城56公里 ,北距澜沧县城63公里。是一个集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民族镇。全镇总土面积488.39平方公里,东西最大纵距为37公里,南北最大横距为25公里,最高点在帕滇梁子,海拔为2192米,最低点在勐满坝子,海拔为838米,坝区占总面积的3%,山区面积占97%,属山区乡镇。辖区内分布着南拉河、南罕河等河流。国道214线由北至南穿坝子通过。全镇辖城子、纳包、班倒、星火山、帕迫、南达、关双7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镇内有黎明星火生产区。2010年末全镇总户数4630,总人口18270人,其中农业户数4338户,农业人口17693人,乡村共有劳动力11636人。全镇共有耕地56694亩,其中:水田18759亩,旱地37935亩,人均占有耕地3.10亩,人均占有粮573公斤。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9412万元,粮豆总产量1013.52万公斤,财政收入9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4元。

二、生物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勐满镇立足山区、热区等区位优势,围绕粮、蔗、茶、胶四大支柱产业,建立高产、优质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共完成水稻多样性栽培面积规模5000亩,核心样板1000,亩产518.06公斤,比常规种植亩产增加25.38公斤,增幅为5.22%完成橡胶套种玉米1000亩。积极推广汉麻、橡胶、竹子、千年桐、核桃、板栗、松类等特色农作物,大力发展冬作开发,提高群众收入。2010年种植粮豆50902亩,产量达1013吨,比2005年末9306吨增加829吨,增幅为8.9% ;种植甘蔗11733亩,比200510760亩增973亩,增幅9%,产量56782吨;茶叶种植面积为30166亩,比200519589亩增加10577,增幅为53.9% ;产量16381公担,比200510683公担增加5698公担,增幅为53.3% 汉麻2318亩,干麻皮产量103.28吨,橡胶总面积23149亩,鲜乳胶产量329吨,新植橡胶17363亩,板栗778亩,229.9吨,核桃6580亩,衫松369亩。木薯种植面积1490亩,千年桐种植400亩,竹子种植10000余株,药材种植8117亩,产量达5483.48吨。

三、生物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1、坚持服务“三农”,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指导农民做好栽培管理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好病虫监测上报,指导农民合理防治病、虫、草害。确保勐满镇粮食的丰产、丰收。

2、转变思想、拓展思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结合勐满镇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提升和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发展汉麻、木薯、竹子、千年桐、核桃、板栗、松类等新兴产业。如认真总结和探索勐满镇汉麻种植工作经验,充分考虑各村委会的资源条件,合理安排和布局,大力发展汉麻种植。深入农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指导农户种植汉麻,开好汉麻种植、管理、收储现场培训会,在汉麻生产的各个阶段做好技术跟踪指导服务。通过几年的汉麻种植经验,结合勐满的实际情况,将汉麻种植扩散到星火山、关双、南达3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积极地推广种植。2010年我们完成了2318亩汉麻种植面积,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1500亩种植任务。共进行21期种植培训,参加人数为628人次,共进行21期苗期管理培训,参加人数为566人次。通过除草、间苗、施肥培训,不断提高产量。2010年全镇收购汉麻面积2273亩,收购麻皮100925.37公斤(100.9),平均亩产44.4公斤,最高亩产126.1公斤,最低亩产8.3公斤。按每公斤8.5元算,产值达85.77万元,再加上政府每公斤补助2.5,麻总产值达111万元。结合星火山、关双、南达等部分高海拔区位优势,在全镇推广种植核桃6580亩,为全镇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3、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冬季农业开发是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年来积极协调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新的种植品种,和新的产业模式,不断提高农民在种植冬季作物的科技含量。2003年通过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协调,调运脱毒马铃薯良种“会—2号”示范种植。经测产最高单产4000公斤,平均单产2500公斤,比老品种增产50%。宣传动员马铃薯种植户种植脱毒马铃薯“合作88”。前几年农户种植的马铃薯种是市场上销售的大个的商品薯,抗病差,产量低。通过县中心协调,调运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脱毒马铃薯种“合作88”。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助上级农业部门做好订单农业“东升”南瓜示范种植作,通过“东升”南瓜的种植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改变种植品种和种植格局。2009/2010年,我镇共种植冬季马铃薯1750 亩,产鲜薯 52万公斤,实现产值 114.4万元。我镇共种植东升瓜 2017亩,平预计产鲜瓜161万公斤,每公斤按2元算,产值达322万元。种植其他蔬菜、瓜类8117亩,总产548万公斤。其中冬早蔬菜 5494亩;总产212万公斤。西瓜 2623亩,总产335万公斤。

4、积极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勐满镇镇相继成立了水果蔬菜、汉麻、茶叶等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规范市场,收购价和化肥、农药的价格保持稳定,农民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规范了发展,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以粮、蔗、茶为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农牧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推进了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生物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存在困难

1、全镇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劳动力文化科学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难题仍是今后发展生物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全镇少数民族群众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发展观念落后,对新兴产业发展认识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3、勐满镇地处边境地区,山区面积占全镇国土面积的97%,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镇财政困难,村、组集体无主要资金来源,项目工程配套资金难于筹集,使交通、电力、电信、农田水利、集镇建设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难于吸收更多的社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十分脆弱。

4、支柱产业不多,短期难以见效。由于受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的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全镇生物产业发展方面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支撑,只呈现第一产业结构,因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5、少数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责任感、服务意识淡薄,面对问题和困难脑子不活、办法不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继续实行产业开发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明确责任,落实发展对象、组织产业发展措施,充分利用政策、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立足全镇资源优势做好传统及新兴产业开发。

2、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储备工作。

    目前我镇已完成星火山—南达—关双公路沿边贫困山区产业经济开发项目规划,将继续加大力度在勐满镇“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全镇山区综合开发规划工作,坚持做到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全镇生物产业稳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创抓机遇,争取上级更大的政策支持。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省、州、县对新兴产业发展、扶贫相关政策、扶贫方式都有所调整,我们应进一步准确扶贫动态,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抓住整村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四种特困民族扶贫、深度贫困人口扶贫等一系列上级扶贫政策,结合全全镇实际,做好生物产业综合开发工作。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努力提高山区农民素质。要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治穷治本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的工作力度,真正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要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达到每个劳动力能够掌握一到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二是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尽可能做到适龄儿童都上学,杜绝和减少新文盲的产生。四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从事非农的技能,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增收。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要继续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五个好”为目标,把那些善搞经济,有创业精神、有能力、干实事的人选到村级班子中,配强村级班子,使村级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出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