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绿色文化】基诺族祭祀礼仪孕育的生态文化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2-09

【绿色文化】基诺族祭祀礼仪孕育的生态文化

 

基诺族又称“攸乐人 ”, 聚居在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在以 “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传统农业体系中,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祭祀礼仪,其在基诺族社会组织制度设计、宗教礼仪举行、伦理观念倡导等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山地民族生态文化。这种文化体系也正好处于日本学者佐佐木高明所说的 “照叶树林文化”范围内。

    基诺族祭祀礼仪的生态基础

据资料显示:典型的刀耕火种农业是以土地氏族共有和村寨共有为基础的。基诺族把本氏族或本村寨的土地分块 , 然后在上面进行轮歇耕种。

从土地轮歇耕作来看, 基诺族在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互动过程中,认识到山林对自身生存的重要性, 保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山林是维持刀耕火种农业的基础。因此, 在耕种时, 一块地不连续耕作, 这样可以保证被砍烧的山林能及时恢复。其次, 在砍耕作地里留下一根根树桩,不砍尽,等地块轮歇后,树桩上又会发出新枝,几年之后树桩又变成了树林;而烧地时,也要提前在地的四周挖好防火道,防止烧地的火蔓延。另外刀耕火种耕作时依靠烧山林留下的草木灰作为肥料,不施化肥,也不用农药防虫,山地里种植的旱稻、芋头、棉花等作物,完全凭借光合作用自然生长, 庄稼的防护也是通过围木栅栏的方式来阻挡动物的破坏。

基诺族林地分类使用,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各类林地中的植被都能尽快恢复以维持生态平衡。直至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基诺山的森林覆盖率仍接近 70%

    基诺族农业祭祀礼仪文化

基诺族的刀耕火种,依据季节的变换依次要展开备耕、选地、号地、砍地、烧地、拣地、整地、盖窝棚、播种、围栅栏、除草、护秋、收获、运粮、归仓等等工序,在此过程中,各种农业祭祀礼仪也随之上演。

在典型的刀耕火种农业时期,刀耕火种农业祭祀礼仪是基诺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得以开展和延续的重要动力来源。人与大自然相比是渺小的,人们的食物完全依赖于森林和山地,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人们需要依赖集体的力量。基诺族人相信稻谷的丰收是山神、寨神、谷魂等保佑的结果,因此生产的各个环节要献祭他们,在献祭的过程中,基诺族人强化了合作意识,坚定了在与自然互动中受神灵保佑的信念。

当然农业祭祀礼仪除了精神层面的功能之外,也有其现实的作用。从农历正月到十月是基诺族农业生产最为繁忙的时节,而祭祀活动所用的牛、猪、鸡等祭品,在祭祀完毕后都由参与的人们享用,这对从事农业劳作的人而言,无疑起到了提供和补充营养的作用。

可以说基诺族的农业祭祀礼仪在典型的刀耕火种农业体系里,它是连接人与神灵或鬼怪 ( 往往象征着自然) 、村民与村民、村民与长老和铁匠的纽带,是基诺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诺族生活领域的生态影子

基诺族一般选择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建寨 , 海拔高的地方气温相对低 , 蚊虫少 , 这样可以减少患疟疾、破伤风等热带疾病。另外基诺族选寨还要考虑否有箐沟,村寨的房屋依山坡错落 , 而房屋的排污系统和猪圈都在山坡靠近箐沟的一侧,从便于污秽的排放。

基诺族社会中长老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即是与刀耕火种各道工序相伴随的农耕礼仪的主持人。从他们所念诵的对人具有约束力对神具有敬畏之情的烧地仪式的祭词中 , 可以窥见基诺族的生态观念。烧地仪式祭词如下:“山鬼、树鬼啊 , 我们用四只脚的狗祭献你;风神啊,我们用两只脚的鸡祭献你 , 请保佑我烧地的火把山地的树木烧透,烧地的大火不要越过拦火道 , 大风不要让大火翻过山岭。”

现如今,由长老传承的自然法逐渐被新制定的村规民约所取代 , 而这些村规民约当中 , 也保留着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如巴亚村公所的村规民约中有这样的内容:“第七条 , 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 村上划为集体林的 , 任何村民及外来人员 , 不得用任何借口到集体林中砍一草一木 , 开垦种地若需要采伐 , 必须办理好完备手续 , 如乱砍滥伐 , 一棵竹子罚款 10 , 一棵树罚款 50 100 元 ……”

在基诺族生活的山区 , 分布着一些含碱比较重的水塘 , 这些水塘附近经常有野兽出没饮水。而基诺人把这些水塘称为臭水塘 , 认为水塘及其附近是鬼怪栖息的地方 , 人是不能轻易闯入的 , 更不能到此处大小便 ,如果违反了禁忌轻则生病 , 重则有性命之忧。显然 , 这样的禁忌间接地维护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基诺族懂得大自然的恩赐和厚爱,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形成了取之有度 , 用之有度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时代发展变化中将继续指引基诺族平衡发展与生态的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