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7 勐海县自然资源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年度报告
- 2025-01-16 勐海县2024年存量住宅用地(四季度)发布
- 2025-01-15 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 (勐海段第十批)审批结果公示
- 2025-01-10 勐海六臻茶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消防水池位置变更方案批后调整批前公示
- 2025-01-08 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公告
- 2025-01-02 2025年勐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勐海县1个地质 灾害隐患点核销公告
- 2024-12-25 勐海长德普洱茶及茶食品厂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后调整批前公示
- 2024-12-25 2024年勐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勐海县3个地质 灾害隐患点核销公告
- 2024-12-16 勐海县532822007012GB00085号国有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公示
- 2024-11-26 勐海县532822007016GB00111、532822007015GB00006等4宗国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公示
-
当前位置: 勐海县人民政府>>勐海县自然资源局窗口>>政务公开>>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 政策解读
来源 :勐海县自然资源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10-11
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
政策解读
2023年7月11日,经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县人民政府印发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便于各级各部门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现就《规划》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未来5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推进关口前移,加强灾前防御、综合施策、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州(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制定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县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认真谋划,按照程序推进编制有关工作。2021年4月,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自然资源厅驻勐海县的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对全县地质灾害有较深入的了解。
全县“十四五”规划,依据地质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发展规划和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结果等资料,结合《编制指南》以及有关会议精神,逐一梳理汇总各乡镇规划数据,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防治表单和图表,形成初稿。
2021年11月22日,县自然资源局邀请了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对初稿进行初审,并按照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21年12月1日,州自然资源局邀请了省自然资源厅专家及州级有关单位专家和行业部门共同对《规划》进行终审,编制单位按照意见进行了系统修改。
2022年8月26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
2023年2月5日《西双版纳州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
随后,县自然资源局再次组织编制单位根据已印发的省级、州级规划、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和专家意见进行最终系统修改后,完善了最终稿。2023年7月11日,通过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
三、《规划》编制的总遵循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大原则上遵循“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贯彻“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防治相结合、建设发展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
《规划》主要构成及内容
《规划》分为8个部分,具体为前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经费概算、防治效益、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阐述《规划》由来、并明确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对“十三五”期间的防治成效、存在问题对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第三部分为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主要明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
第四部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重点防治区,主要明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重点防治区;
第五部分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主要明确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工程治理、技术支撑、数据信息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地质灾害宣传培训与演练、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建设等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并进行经费匡算。
第六部分为资金筹措,主要明确省和省级以上、州级、县级等各级财政承担明细。
第七部分为防治效益,主要明确《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第八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明确制度建设、组织领导、部门联动、严肃奖惩、追踪问效、筹集资金、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五、关键词诠释
地质灾害:《规划》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主要由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或受目前技术水平所限难以查明和预见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且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城乡居民,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种。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反映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下的不同地段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是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等因子叠加形成的分区,等级分为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非(不)易发区四级。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危害对象、威胁人口状况、威胁财产状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质灾害防治程度等,进行综合分区,等级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
重点防治对象: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高,拟采取以工程治理或避险搬迁为主要防控措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