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经济发展铸辉煌 社会事业上台阶

作者 :勐海县统计局 来源 :勐海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9-12-15

 

经济发展铸辉煌  社会事业上台阶

 

——建国六十年勐海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勐海县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稳步推行,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经济社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1亿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258倍和23倍,年均增长 9.9 %和10.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347元,比1949年增长52倍;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506万元,发展到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90627万元,比1949年增长574倍;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909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6.61亿元,比1952年分别增长232倍和3233倍。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由1949年的90.5:0.9:8.6调整为2008年的22.9:40:37.1。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6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28.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2.39亿元,超过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据第一位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社会商品极大丰富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足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416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1008万元,增长57.83倍,年均增长7.2%。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粮豆产量达136581吨,比1949年24780吨增长4.5倍,年均增长2.6%;甘蔗产量达840466吨,比1949年100吨增长8404倍,年均增长16.6%;茶叶产量达13206吨,比1949年105吨增长124.77倍,年均增长8.5%;水果产量达31497吨,比1962年219吨增长142.8倍,年均增长11.4%;肉类总产量达到9715吨,比1980年976吨增长9倍, 年均增长8%。粮食、茶叶、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还大量调出县外和出口国外,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特色工业品稳健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6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23904万元,增长12273.56倍,年均增长17.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04824万元;精制茶、成品糖、水电等体现勐海县工业特色的产品逐步发展壮大,工业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业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支柱产业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精制茶的快速增长,使我县发展成为全国普洱茶产出第一大县。2008年精制茶工业总产值达到131831.1万元,产量达到13588.37吨,比1958年1016吨增长13.4倍。普洱茶发展成为我县最具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成品糖从无到有,2008年工业产值达到29266.6万元,产量达到97692吨。发电量由1959年的0.3万千瓦小时增长到2008年的43436.3万千瓦小时,增长144787.7倍。

(三)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社会服务方式多种多样,能力大为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4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15120万元,增长1128.26倍,年均增长12.7%。交通运输方面,货运周转量由1949年的34.55万吨公里增加到2052万吨公里,增长58.4倍;旅客周转量由1958年1.44万人公里增加到22290万人公里。邮件处理手段逐步机械化,邮电通讯业的大力发展,使人们一般交流和贸易交流的方式已由改革之初的以信件、电话、电报为主要方式发展为还包括移动电话、传真、传呼、电子邮件(e-mail)、数据传输等多种先进快捷的交流方式,邮电业务总量由1949年的0.08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389万元,比1949年增长6.19万倍。金融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74584万元(50年2.3万元)、105954万元(50年0.2万元),比1950年年均增长21.9%和25%,存贷比为1:0.39。与此同时,各种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1952年,勐海经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量的投资对我县经济建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巩固国防建设,壮大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技术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

在农田水利方面全县投入大量的资金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及配套工程,农田灌溉条件大为改善。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19.06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 70.82万亩,至2008年共建成各类水库90座,总库容1.33亿立方米蓄水工程供水10068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12.2千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20.72千公顷,水利化程度达44%,彻底改变了我县解放前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等雨栽插的生产方式。到200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7768万瓦特,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501台,小型拖拉机21120台。稻麦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增加到333台,农用运输汽车增加到706辆,农业耕、种、排、灌、运等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

在工业方面,改变了我县没有工业企业的状况,工业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力产业、制糖产业、精制茶产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制造业等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不断增强和扩大

在交通运输方面,通过逐年加大投资建设,全县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公路通车里程由1953年的38公里增至2008年的2265.99公里,增长59倍,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大为改善。     

在邮电通讯方面,已建成无线、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讯等覆盖全县,通达全国、全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各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至2008年邮路总长度(单程)达516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295公里。全县共有 14处邮政支局所,通电话乡镇的比重达 100%,电话网络规模容量迅速扩大。移动通讯、数字通讯从无到有,发展迅猛,至2008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51190户、移动通讯用户已达70000户。

在城市建设方面,围绕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加大了道路、给排水和环境综合治理的投资力度,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实有城市道路面积35万平方米,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4公顷,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逐步体现出县级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城镇化率提高到2008年的28%。以勐海县城为中心,公路主干线集镇、旅游集镇、边境集镇等十一个乡镇为辅的城镇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文化娱乐、各族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乐园。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6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居民生活连续上了几个台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1006元,比1988年1066元增长9.3倍,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38元增加到2008年的2977元,年均增长7.3%。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49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7元,年均增长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50年的0.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35993万元,年均增长27.6%。消费结构改变了以吃、穿为主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发展的格局。2008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9.7%。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且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从50—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到80—90年代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音响到目前的电脑、商品房、小汽车等。到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4台、家用汽车2辆、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190部;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3台、家用摩托车107台、移动电话112部。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出台并完善了城乡居民低保、医保及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措施、制度。到2008年底,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5435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204人,自2009年3月底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到9月中旬实际参保人数达到1.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968人。城镇就业总量持续较快增长,城乡统筹就业步伐加快。2008年末全县城乡就业人员157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7388人和3320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费用逐年提高,城乡低收入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五、商品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

建国60年以来,我县商品市场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勐海商品市场的建设更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解放初期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不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市场也不见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在繁荣经济、促进商品生产与消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崭新市场。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56万元,比1949年的26万元增长2520倍,年均增长14.2%。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53年边境贸易总额为25万元,其中进出口贸易为3万元,边民互市成交额22万元。到2008年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达40612万元,其中进出口贸易28364万元,边民互市成交额11758万元。这标志着勐海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教育事业成就辉煌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勐海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从社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为勐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普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共42660人(含职业中学,下同),比1950年全县在校学生100人增加425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2 %,比1950年的3.7 %增加了96个百分点;全县教职员工2771人,比1950的6人增加2765人,专任教师2436人,比1950年的6人增长405倍。全县各种学校 164所,比1950年的2所增加 162所。

(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

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文化事业成果丰硕。解放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得到挖掘和整理,广播、电视、电影得到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到2008年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35场,观众70千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35千册(件),流通5千人次;群众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1个;广播电视台 1 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8.7%,电视覆盖人口31.52万人,覆盖率达95.26 %,广播覆盖人口29.01万人,覆盖率达87.67 %。

(四)卫生事业迅速发展。2008年,全县卫生机构发展到17个,比1950年的1 个增加16个;床位数755张,比1951年的10张增加 745张;卫生机构人员由1950年的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3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08年,全县有23.541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75%;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14.92‰下降到4.81‰。防疫、保健事业从无到有,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90年的61.1岁上升到2000年的68.9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勐海经济社会取得的各项辉煌成就,是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努力奋斗的成果。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全县各族人民指明了新时期前进的方向,必须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勐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确保早日实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勐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