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消费市场“十一五”快速发展 展望“十二五”更加繁荣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1-06-22

                         

消费市场“十一五”快速发展  展望“十二五”更加繁荣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消费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商品的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扩大内需、活跃经济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商品供应充裕,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形成,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市场进入持续、健康、繁荣、活跃、稳定增长时期。

一、“十一五”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销售保持稳定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发展经济,扩大了消费,开拓了市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通过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使消费者预期收入明显改善,带动了城市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使农村在交通、通讯、水、电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购买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加快。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540万元,比“十五”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增速比“十五”加快了4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9998万元,实现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542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5.9%15.1%

在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市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运行平稳,波幅减小。年均增长16%,每年保持了14%18%的增长速度,市场在较小的波幅期间平稳运行,平稳是近年来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与“十五”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增幅落差明显减小。二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趋于成熟,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十一五”时期,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相继深化了住房、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措施,并逐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拓宽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增大了消费者的预期支出压力,分流了城镇居民的购买力,在巨大的支出压力面前,消费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成熟和理性,从容化解了各项改革带来的挑战,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在个人资产大量增加的同时,消费品的消费量也稳步增加,消费质量明显提高。

(二)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工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论是工业品还是农副产品,商品品种更加丰富充裕,质量档次明显提高,极大的满足了居民消费。“十一五”期间,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逐渐被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所取代,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得到确立,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加,特别是用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等商品的大量增加,使市场商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

(三)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 消费热点形成

201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2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848元,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1%15%,“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县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不断增强,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以汽车、住宅、通讯为主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

1.住房热销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很多居民生活的重要目标,住宅消费形成了日益升温的消费热点。“十一五”期间,商品住房销售面积达230201平方米,比“十五” 期间增长12倍,实现销售额33573万元,比“十五” 期间增长15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2005年的21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2005年的24平方米增加到31平方米。住房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消费市场中相关商品销售升温,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以移动电话为主的通讯器材销售大幅增长。随着通讯费用降低,新款不断推出,移动电话消费成为“十一五”时期又一大消费热点。从商品品种看,由于移动电话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款式、品种、功能不断增多,同时,价格不断下调,移动电话持续旺销。另外,率先购买移动电话的消费群体已进入手机更新换代的新一轮消费周期, 使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市场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城乡居民的人均占有率迅速增长,城镇住户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由2005年的143台增长到208台,农村住户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由2005年的45台增长到366台,移动电话已由奢侈品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

3.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城乡市场出现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购买能力,“十五”期间城镇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5%8.7%,“十一五”期间,城镇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5.9%15.1%,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增幅差距明显缩小,出现了城乡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

4.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走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餐饮、旅游等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餐饮业成为消费品市场一大亮点。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创新,餐饮业营业收入一路走高,持续增长,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销售局面。“十一五”期间,实现餐饮业零售额42218万元,是“十五”的1.4倍,餐饮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2.5%。飞速发展的餐饮业,其背后的支撑正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折射出的正是解决了温饱,大步奔向小康的百姓生活。

(四)购物环境好转,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十一五”时期,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店从无到有不断涌现,精美的装潢,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商业经营形式发生巨大变革,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给流通业带来了现代经营理念、新的营销方式、新的管理手段、营销手段。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对改造传统商业模式、推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五)假日经济带动了城乡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

“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假日消费成为市场发展中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假日消费为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以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为主要特征的假日经济,有力地扩大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十一五”时期历年假日期间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明显高于全年均值。

二、“十二五”消费市场展望

“桥头堡”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展望“十二五”,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稳中有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将构成市场运行的总基调。从中长期看,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县经济现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为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十二五”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为“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随着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总体提高,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实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二,乡村市场可望得到较快增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今后一段时期, 国家继续加大“三农”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为农村市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将会带动乡村市场加速发展。

第三,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消费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积极促进消费增长。这些政策将极大提高消费能力。我县2010年人均GDP已达到1162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3%,增速比“十五”期间加快了7.9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空间更大了。

第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张。人口的自然增长必然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随着现代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定会加快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从而增加对水、电、路、通讯发展的巨大拉动, 扩大消费需求新的增长空间。

第五,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各种便利、优惠、快捷的新兴业态和服务方式以及消费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都为消费提供了便利,也将给消费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流通方式的推进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完善将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十二五” 消费市场发展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县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趋好。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的消费品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消费结构正处在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和流通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是市场规范化势在必行。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对“桥头堡”建设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建议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努力扩大就业,增强消费者信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彻底消除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障碍,简化各种手续,防止乱收费。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发展。

(二)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提高,必然会扩大消费需求,消费水平会相应提高。推动居民消费增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措施,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加大对职工最低工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是提高最终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解决投资率较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压投资,而在于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不断扩大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关系趋于合理。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

(四)大力发展消费市场

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采取招商引资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消费品零售网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五)继续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大众消费热

“十一五”时期,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新消费热点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必须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活跃住房交易,增加经济适用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在城区住宅区规划中要考虑停车场的建设,鼓励经济型轿车的使用和发展。在城区规划中要考虑消费市场的建设布局,特别是普洱茶等专业市场的建设。

(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

加快研究制定规范市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