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工作动态

【审计史 · 说】大年初一,春秋战国国君们开始了“审计”

来源 :审计署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11-18

话说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勤勤恳恳,但到年底考核时,齐景公却要治他的罪,这是为什么?

春秋战国的霸主们,个个英勇善战、权倾朝野,可谓是称霸一方。在治国理政方面,特别关注官员如何治理、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等问题。

 

 

这得靠上计来核查、检验。什么是上计?

上计是年终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制度。每年年底或者大年初一,地方官将自己管理辖区内的人户、田地、赋税、财务等情况写在计书上呈报给朝廷,朝廷对其审核,好的奖励,差的惩罚,带有明显的审计监督性质。

据《国语•齐语》载,管仲辅佐齐桓公时曾规定:正月之朝,乡长复事;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说的就是地方官给齐桓公上计的事。

 

这里提到的乡长、五属大夫就是向国君述职的地方官。这些官管辖的范围有多大?当时三乡为县,十县为属。

大年初一,他们向齐桓公汇报,“桓公择是寡公者而谪之”,桓公严加考核后,对那些政绩差的进行批评、处罚乃至降职。据说,每年上计时刻,国君都要从头到尾亲自监听。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谁知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我要对你进行责罚。”晏子回答说:“国君呀,再给我次机会,如果还治理不好,我就甘愿受罚。”

   

到了第二次上计年终考核时,景公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百姓没有挨饿,可是您倒怪罪我。如今我反着来,听从请托,接受送礼,满足了部分人的私利,一些官员不再说我的坏话了,您却表扬我!”

齐景公听后觉得有点羞愧,对晏子说,你还是按你的方法来好好治理。也是从那时起,上计更加规范并注重保持其独立性。

这个事我们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当时上计深受国君信任,一些建议直接可以作为治国理政的依据和判罚大臣的依据;这第二,正因为这个上计职官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其监督的独立性,而且反映的结果一定要真实、客观,揭示问题本质。

上计有没有什么局限呢?

《秦会要订补·职官上》记述:“上计之制,六国亦有之。”目的是为了管理监督地方政治、经济、财政和社会状况,这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官吏在千里之外一年写一封计书,国君一年仅靠年终的一次听计,虚实也很难辨,就算发现疑点,也会因人手不足而难以弄个水落石出。

总之,上计制度在春秋战国已很普及,很明显报告中的相关事项都带有一些审计监督的色彩,国君也会以此作为依据找出治国理政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