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凝聚发展共识 积蓄发展力量 勐遮镇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改革开放40年勐遮镇发展成就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2-02

凝聚发展共识  积蓄发展力量

勐遮镇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勐遮镇发展成就

中共勐遮镇委员会、勐遮镇人民政府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4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勐遮镇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显著改善、乡风文明大幅提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目标。

一、历史发展进程

勐遮,系傣语,意为水浸泡过的平坝。勐遮镇因镇政府驻地勐遮坝而名。勐遮原为一土司地,明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鲁、勐翁为一版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勐遮土千总。民国二年(1913年),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时,为第二区行政分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县,称五福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为南峤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5月成立南峤县人民政府。1953年,改称版纳勐遮。19585月,改设县,称勐遮县,同年11月,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12月,改称黎明公社。1959年,复称区。1969年,改称红星公社。1973年,改称勐遮公社。1984年,复称勐遮区。1987年,改称勐遮乡。2003年,撤乡设镇,改称勐遮镇。

二、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成就

(一)农业产业快速增长。勐遮镇作为农业大镇,农业首当其冲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20世纪7080年代,勐遮镇水稻品种多、杂、乱,产量低,人民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为改变这一现状勐遮镇开始引进推广杂交水稻,并且加快良种推广速度,实现良种更新换代。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全面带动勐遮镇水稻栽培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了通过项目带动全镇粮食增产的目的,真正意义上跨入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行业,经州、县专家组实地测产,勐遮镇水稻最高单产达872.5千克,创下西双版纳州水稻单产最高历史纪录,勐遮镇由原来的缺粮镇变成了如今的滇南粮仓。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探索立体种、养模式,使农业生产实现规范化、数据化、指标化,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随着机械化农业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加入到农业发展中,勐遮坝区农民告别了传统的农耕模式。大型的机械化设备进入田间,从一开始的耕地播种到最后的收割都可以看到机械的身影,无人机打药施肥等高科技也开始被人们接受使用,现代化机械的加入解放了农民群众的双手,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民众可以用多余的时间发展副业,增加收入,正是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勐遮镇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0余万元到2017年的7.51亿元,增长125.1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52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28.35倍,现在的农民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轻轻一点按钮便可在田间挥斥方遒。除了做大做强传统农业产业,勐遮镇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石斛、柠檬、蓝莓等,并从政策和设施基建上着手,做到了种、管、运各个环节都有扶持和补助,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增加了民众收入方式。

(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勐遮镇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综治维稳的良好局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镇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通过搭建镇、村、组三级防控网络,加强日常安全巡逻,给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推进禁毒防艾工作,把禁毒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定期研究综治禁毒工作,对禁毒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营造浓厚氛围,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禁毒工作中,结合民俗特色,把毒品预防知识融进佛教义”“傣族赞哈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广毒品预防教育,同时组建护村队,开展三敢三帮三促建设提升各村党员、干部、村民参与禁毒的热情,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扎实开展社会综治维稳工作,勐遮镇治安形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案件发生率大幅减少,毒品犯罪等刑事案件也大幅度降低,社会媒体积极发挥职责,宣传社会正能量,为打造平安幸福勐遮提供舆论支持,社会的稳定让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勐遮镇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民众对读书的态度从以前的上不起、不愿意读书变成了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为了实现了人人有书读、有学上的目标,勐遮镇各个村委会均建有小学,使适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极大地减轻了全镇群众家庭的负担,让更多的适龄儿童能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同时,在政策上对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给予支持帮助,奖助学金的设立为他们继续学习带来了希望。目前,勐遮镇教育正在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投身到教育事业,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上,互联网交互式教学、多媒体互联式教学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和业余生活。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勐遮镇教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2018554名初中毕业生中,500分以上共41人,占乡镇中学500分以上人数的56%540分以上共9人,占乡镇中学500分以上人数的63%。全县排名前10名学生中勐海县第三中学共有3人,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比上一年显著提高。教育的发展有力的助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在完成学业后主动的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改变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

(四)脱贫攻坚有序推进。近年来,勐遮镇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各种新、好政策得以实施,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注意倾听百姓的心声,把增加民生福祉当成己任,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3581363人,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委、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前的勐遮镇,街道和村寨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基础设施,住房破烂,道路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改革开放40年来,勐遮镇村镇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村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的勐遮,已经看不到土坯房或茅草房,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以前的土坯房、茅草房变成如今的红砖房、小别墅,村内美化亮化绿化及活动场所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现在的勐遮村村寨寨都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生活垃圾清运设备、垃圾填埋场、热解站、焚烧炉及污水处理系统等一大批两污处置设施的配备,助力勐遮镇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镇,使得勐遮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衣食住行缺一不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勐遮镇吹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号角,各族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出了一条条笔直宽敞的致富路。经过40年的不懈奋斗,全镇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到200余千米,100%的行政村、70%的村组通了硬化路,村民的出行方式经历了从靠双脚到自行车、农用车、摩托车、小轿车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镇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万余辆。如今,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镇、村、组,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不仅成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的幸福路,更成为一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民心工程。除了公路,另外两条路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勐遮镇现已实现了全网络的覆盖、4G网络的普及,大山深处建有通讯信号塔,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村村通网络,让村民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农村电网的改造提升使得群众不在为用电烦恼,农业用电和工业用电的推广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电路的通畅不仅让百姓的生活充满光明。

(六)民生得到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勐遮镇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疏到密的构建历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社会保险险种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从城镇延伸到农村。目前医疗保障整合了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医保二保合一时代,为普通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勐遮镇党委政府以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为宗旨,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法规,以养老、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织就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

 (七)文化事业遍地开花。改革开放的40年来,勐遮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不断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全镇从过去的广播电视网络不通、不发达发展为现有的村民小组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达到99.9%,农家书屋从没有发展到现在的16个藏书4万余册。通过打造一系列的本土民族文化活动品牌:如醉美勐遮系列活动、渔乐文化节、“稻香勐遮”自行车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助推少数民族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市场不断成熟,全镇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勐遮镇以文化扶贫扶志、反邪教、禁绝毒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题材为重点,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民族题材文化艺术作品,并通过积极开展民族文化送戏下乡活动,组织优秀少数民族节目到村寨开展巡回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村寨的文化生活。40年来,勐遮镇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在不断的发展、传承和保护下大放光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和发展, 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八)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改革开放40年来,勐遮镇立足镇情,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项措施,不断改善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健全充满活力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村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行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机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事会等机构跟踪督事,村级班子绩效考核述职评事,不仅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而且使村级工程、财务管理等日趋规范,遏制了村级不良负债的发展,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发生。通过狠抓思想教育,提高党性认识,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经常性开展思想教育与交心谈心活动,关心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培养公道正派的思想品德,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用心进取的人生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通过全镇1993名党员的共同努力,勐遮镇的党建工作正在积极全面的发展着,更多的群众申请入党,希望能为勐遮镇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经验教训

勐遮镇立足镇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4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系。勐遮镇多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指导具体工作,组建宣讲队伍、派出文艺队、播放少数民族语音版政策广播、文艺演出、举办各类培训、党课、讲座等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宣讲学习及贯彻落实方式方法。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勐遮镇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从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化农业,全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来时路,不难发现改革是勐遮镇蜕变的动力。立足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勐遮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踏上改革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