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5 勐海县勐宋乡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公告
- 2025-01-15 勐海县勐宋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公告
- 2025-01-15 勐海县勐宋乡综治中心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公告
- 2025-01-15 勐海县勐宋乡财政与统计服务中心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公告
- 2025-01-14 勐海县勐宋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公告
- 2024-11-22 勐海县勐宋乡人民政府关于举行《〈勐宋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听证会听证结果的公告 (第3号)
- 2024-11-11 勐宋乡人民政府关于举行《〈勐宋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听证会的公告 (第2号)
- 2024-10-31 勐海县勐宋乡人民政府关于举行《〈勐宋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听证会的公告 (第1号)
- 2024-07-22 勐宋乡关于2024年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拟推荐人选公示
- 2024-06-21 2024年沪滇协作镇乡结对资金项目勐宋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公示
-
当前位置: 勐海县人民政府>>勐海县勐宋乡人民政府窗口>>工作动态>>
勐宋乡乡情
作者 :杨从润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10-19
勐宋乡乡情
勐宋乡位于勐海县东部偏北,地处东经100°24′48"~100°40′25",北纬21°56′54"~22°16′59"之间。东与景洪市毗邻,南接格朗和乡,北与勐阿镇相连,西南接勐海镇,东西相距42公里,南北相距48公里。乡政府驻地海拔1220米,距县城23公里,距景洪39公里。地处横断山脉南缘地段,山坝相间,以山为主,东西宽、南北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境内的山脉大体为南北走向,最高点在西部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5米(为全州最高点);最低点在东南部的回令河与流沙河交汇处,海拔772米。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座,即:滑竹梁子(2429.5米)、老苗地(2245米)、马鹿洞大梁子(2226米)、纳卡山(2185米)、曼西良后山(2104米)、隔界山(2082米)、南本河后山(2078米)、曼吕大山(2076米)、纳光梁子(2020米)、扎黑地头(2004米)。境内植物品种丰富,有栋树、水冬瓜、山桂花、红椿、白椿、砂仁、龙血树、野姜、槟榔等。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岩石有黑云母、花岗岩,分布有少量铁矿。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雨季多集中在5~10月。霜期短,年平均有霜日20天,年日照量1782~2023小时。坝区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生长;山区适宜旱稻、玉米、茶叶、云麻等旱地作物和林木生长。全乡有土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0.45万亩,其中:水田2.47万亩,旱地7.9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65亩。
全乡总人口数为5370户23551人,其中:男12164人,女11387人;农业人口4998户22775人,劳动力14400人。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傣、拉祜、布朗、汉等民族,少数民
族人口20611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87.52%,其中:哈尼族7653人,占32.5%;傣族6131人,占26.03%;拉祜族4840人,占20.55%;布朗族1947人,占8.27%,汉族2940人,占12.48%。辖区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公里,出生人口232人,出生率为9.89‰;死亡138人,死亡率达5.88‰;人口自然增长率达4.01‰。
全乡辖曼迈、曼方、曼金、曼吕、蚌冈、蚌龙、三迈、大安、糯有9个村委会,114个村民小组。乡内驻有6个乡属站所,8个县属单位。
2016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2.64亿元,比2015年的2.38亿元增加0.26亿元,增幅为10.92%;农业生产总值2.08亿元,比2015年的1.88亿元增0.2亿元,增幅为10.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878元,比2015年的7021元增加857元,增幅为12.21%。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紧紧抓住科技创新机遇,加快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具有勐宋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粮、蔗、茶、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生态、景观、旅游等多样性功能。积极引导和扶持长期经济林果、生态蔬菜、林下种养、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包装、流通等新兴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倾力打造“山区茶林果满山,坝区稻蔬蔗甜美”为特色的果蔬之乡,重点推进生态茶园、优质果园、特色蔬菜园“三园”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勐宋地处景洪勐海半小时经济圈的区
位优势和生态经济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图片提供:刘志光
文 稿:杨从润
2017 . 10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