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乡镇概况

文化产业特色村寨——曼召

来源 :勐海县勐混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12-11

古老技艺的不老传说

 

    曼召,建村已1300多年,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巡游时丢下的牙签发芽生长而成,故名“曼召”。曼召系傣语,译为萌芽寨。(曼:寨;召:萌芽)。位于勐海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是一个傣族聚居的自然村,地处坝区,位于省道“320”线旁,交通便捷。全村有183户956人。全村主要以粮、茶、蔗及造纸、打瓦等手工劳动收入为主。寨子依山傍水,村貌整洁;远处稻田环绕,白鹭齐飞,近处佛寺辉煌,白塔肃穆;寨中人家的房前屋后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晾晒纸板,辛勤劳作的男女老少在作坊中轻声曼语……

    曼召保留了传统而珍贵的民族风俗、文化遗存,为云南省的傣族构皮纸的制作技艺被入选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是傣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纸的发源地,也是整个西双版纳州唯一一个生产傣纸的村落。

 

 

    曼召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曼召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并传承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民间文化。

 

    曼召傣纸,由于其透气性、柔韧度好,成纸可保存百年不蛀,因而被广泛用于赕佛、抄写佛经、书画、包装普洱茶等,曾是周边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和经济活动用纸的首选。可以说曼召傣纸不仅成为本寨的名片,也成为傣族文化的一个特色标签。

 

    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噶拉沙”,这项古老的造纸工艺一般都在家庭作坊中进行,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共有5步流程11道工序,除一口铁锅外全都是竹木器具辅以石块,其中浇纸用的竹帘用自制土布和竹片制成。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十分简单,整个过程既没有现代技术中的机械化影子,也没有现代科研成果催化剂或添加剂的成分。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热销,手工造纸以其纸张厚、耐折皱、易吸水的特性成了包装上等普洱茶饼的首选用纸。

 

    为了扩大造纸规模和进一步规范生产和销售, 2011年9月成立了“曼召傣族传统手工艺造纸合作社”,有成员5人,总投资100万元,并注册了商标,社员150户600多人。合作社目前有10个型号的纸膜,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规格定做,实行订单生产。纸张不仅卖到州内各地,还远销到普洱、昆明等地的厂家,北京和广东等地的普洱茶商也到曼召村买手工绵纸,手工绵纸供不应求。

 

    曼召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专业合作社按照 “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政策,依据合作社的地理区域优势、气候条件、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现在,手工造纸已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形成了一项特色产业。全村超过80%的农户从事手工造纸。手工造纸这门技艺由于劳动强度不大,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可以从事,一年下来,光造纸一项就可以为家里增收3—4万元。

    勤劳朴实的曼召人,过去一直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创造着幸福生活,水稻、茶叶等是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曼召人民敞开寨门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观光旅游,生活更是蒸蒸日上,人均年收入不断增加,逐步走上幸福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