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混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勐海县勐混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9-05-04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勐混镇第一届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镇人民政府镇长——岩坎哈

(2007年3月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勐混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会的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州委六届三次、州政府十届九次、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县政府十二届五次会议、镇党委二届三次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6年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加快发展,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平安和谐勐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党委二届一次会议和镇政府一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4869万元,同比增545万元,增幅为12.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419万元,同比增41万元,增幅为3%;地方财政收入53.2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粮豆总产量达1915万公斤,同比增7.39万公斤,增幅为0.42%;甘蔗总产量达7.56万吨,同比增6000吨,增幅为7%;茶叶产量达9639公担,同比增1117公担,增幅为13.1%;大牲畜存栏达1.07万头,同比增697头,增幅为7.0%;生猪存栏达1.89万头,同比增408头,增幅为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92元,同比增316元,增幅为14.5%。

(一)农业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始终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水稻生产实现新突破,粮食品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滇陇“201”、“ 滇屯502”、优质糯稻等面积不断扩大。认真抓好“高毒农药替代项目”示范样板,重视植保工作,有效防治病虫害。全镇粮豆种植面积4.94万亩,总产量达1915万公斤,同比增7.39万公斤,增幅0.42%。

2、甘蔗生产稳中有升。甘蔗生产是我镇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一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台22、25、26、27号,桂糖94/119等高糖高产早熟品种占全镇甘蔗面积的98%以上;二是深耕深松、宽行密植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05/06榨季共计完成实收甘蔗面积18536亩,总产量达7.56万吨,生产产值达1172万元。

3、茶叶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紧紧抓住茶叶生产发展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着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一是实施标准化种植。根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认真对茶种进行鉴定和筛选,推广良种茶,提高茶种的质量和产量;二是实施优质化服务。依托成技校抓好种植茶叶技术培训,提高种茶技术水平。2006年新植茶叶面积1519亩,全镇茶叶面积达19207亩,产量达9639公担。

4、畜牧业持续发展。加强动物疫情防治,实行大牲畜养殖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畜牧业发展良好,年末生猪存栏1.89万头,生猪出栏1.07万头,猪肉产量64.15万公斤,大牲畜存栏1.07万头,家禽存栏8.52万只,出售7.3万只,禽肉产量7.3万公斤,禽蛋产量2.36万公斤,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5、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在稳定粮、蔗、茶传统产业生产面积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围绕州委提出的“六个千元”计划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多样化种植和栽培,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助农增收。种植竹子8.6万株;种植杉木8.2株,樟脑2.2株,多依9350株。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等工作。完成退耕还林300亩,建设沼气池76口。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2%。完成春麻种植面积41.4亩,秋麻484.5亩。完成亚麻种植1040亩。围绕市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冬季农业开发步伐。

(二)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强镇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成了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曼扫村委会曼列、曼召村民小组为勐混镇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及时启动了示范点的项目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工程的机遇,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各种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5万元,完成勐混镇计划育服务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00 多万元,完成勐混村委会4组、12组和曼赛村委会曼扁、曼赛以及正在实施中的曼召、6组、曼蚌、曼广龙等村民小组文明卫生道路建设;争取国家投资,群众投工投劳铺设沙石路面,解决了勐混-曼冈、勐混-拉巴厅乡村道路建设;完成了安居工程202户茅草房改造项目及拉八厅下寨整村推进;投资13万元修建帮盆桥,解决群众交通困难问题;投入41万元,修建并解决班龙、曼掌、曼扎村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农发项目,投入245万元,修建4.6公里的农田灌溉沟渠,改善灌溉面积4691亩;争取了国家投资1699万元,面积13000亩的土地平整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努力构建平安勐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开展创建“平安勐混”活动为载体,确保社会稳定。在全镇范围内加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为内容,促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三年禁毒人民战争,2006年强制收戒吸毒人员30人。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启动“五五”普法和“平安勐混”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妥善处理“三大纠纷”,充分发挥村级治保会和镇调解委员会二级纠纷调解机构,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积极争创无邪教镇活动,顺利通过州县“610”办考核验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全镇社会治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1、科教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93.74%和97.36%,98.2%和97.6%。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投资600万元,建设中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综合楼;投入276万元,建设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曼赛小学教学楼。坚持教育事业与推广科学技术、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开办“2.5”分流班,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培养乡土人才。落实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继续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条件,建立6个村级卫生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职工互助医疗覆盖面继续扩大,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111人,参合率达86%,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较大缓解。认真开展禁毒防艾知识宣传培训,动员机关、农村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年内投放毒饵4.65万吨,折合人民币7.2万元,做好灭鼠和预防鼠间疫情的出现,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计划生育工作进展顺利。“三为主”工作全面实施,“三结合”工作稳步推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继续宣传和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732户,发放独生子女“奖优免补”资金10.973万元。建立7个计划生育合格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4、民族宗教、民政工作协调推进。以“尊重民族风俗,民族团结,妥善解决问题,防止事态扩大”的工作要求,本着团结、互助、互利的原则,正确处理和消除各民族间纠纷隐患,实现了上下班龙两寨撤并及打别搬迁工作,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懂法、用法、护法意识。加大婚姻登记管理力度,有效遏制冒名领证的现象。因灾救济,扶持群众恢复生产,投入7万元解决大呼啦、南京里、曼掌等村寨桥涵、水沟的修复,发放低保139户,263人,6.645万元;慰问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20户6000元,有计划、有目的的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5、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极大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加大安全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集中重点整治无牌无证机动车辆、无证驾驶的行为,教育群众文明行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群众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二是严格爆炸物品管理、审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爆炸物品存放仓库,是否健全、规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使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六)以繁荣农村文艺为突破口,推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三个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村村通”工程和村级文化室建设成效明显。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传播先进性文化,全年演出达3余场/次。认真贯彻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支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全镇共有文明单位村16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1个、县级14个。

认真落实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启动工作;做好档案建设、第二轮地方志续编工作;加强与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武装、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七)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农特税等各种税费,实现了农民群众的“零”负担。全镇粮食直补面积42600亩,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0.385万元,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资金23.74万元;认真贯彻落实“村账镇管”体制,发放财政转移支付村组干部报酬及公用经费13.21万元。农村信用工作得到加强,农民存款达到2255万元,比上年增加392万元,贷款达3326万元,比上年增加619万元,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镇人大监督支持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在座的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缓慢,缺少支柱产业支撑。二是财政增收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薄弱;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子迈得不大,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培育新兴产业泛力,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增收困难;四是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钱办事现象突出;五是广大群众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六是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以上这些问题,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2008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诸多机遇:一是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镇第三次党代会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我镇有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我镇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群众想发展、谋发展的愿望不断提高,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三是有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部门对勐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面对这些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我们继续保持奋起直追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按照镇党委确定的指导思想,今年全镇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州第六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三次扩大会、县政府十二届五次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农业富镇、科教兴镇、流通活镇、依法治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扎扎实实打基础,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全力推进勐混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是:农业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6%,达548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县下达任务;农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3%,达281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5%,达1490万元;粮豆产量稳步增长;甘蔗产量预计增长9.6%,达8.3万吨;茶叶产量预计增长10%,达10603公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确保上述奋斗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实现,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镇政府要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组织落实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突出抓好农村增收、农民培训、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建设“六项工程”的落实。三是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整合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巩固提升粮、糖、茶等传统产业,在良种推广、科技保障、种植管理、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实现高产、稳产,不断提高产出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完成粮食种植和扩大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加大茶园新植面积和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利用好糖厂扶持政策,抓好甘蔗新植和扩大下田面积。五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完善的同时,不断加大冬作开发力度,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复种指数。六是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六个千元计划”,加快“麻、畜牧、蔬菜、林竹”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步伐,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七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继续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及整村推进项目计划,逐步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二)加强特色精品名牌力度,提高镇域经济竞争力

充分利用区域内独特的优势产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开发优质稻种植,争取国家补助,把“201”优质米品牌树强、树牢。抓好“201”籽种繁育基地建设和“201”籽种的提纯扶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合理调整水稻栽插节令,提高“201”软米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路子。进一步加大对贺开古茶园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增强知明度,使古茶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大力扶持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努力将曼贺勐村手工编织竹制品、曼召村手工造纸产业引导、扶持成为民族特色产业。利用320省道和国道214线建设途经我镇的优势,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力度。

(三)加强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搞好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巩固计划生育工作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不断加强计生队伍和阵地建设,狠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妊娠行为,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政策符合率,确保实现“保类保位”工作目标。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法》、《婚姻法》的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早婚早育、非婚生育、超计划生育等现象。继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持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逐步解决中学教职工宿舍、厕所、运动场、校门、围墙,力争为尚未并校的二个村委会争取项目,实现小学部集中并校教学的目标,加快曼扫小学教学楼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强化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省级“普九”验收目标,重点解决好农村学生辍学率高的突出问题,提高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着力提高办学质量,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继续办好“2+1”或“2.5”班的办学模式,实施“三个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培养乡土人才的教育机制和办法。利用成人技术学校和农函大培训班,加强对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人口参合率力争达到90%以上,基本覆盖农村人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统计和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扎实抓好农业普查工作。支持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工作,推动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抓好禁毒防艾、防拐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会、环保、农机、档案、邮政、电信等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和谐勐混

按照《勐混镇领导班子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努力提高镇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推行村务公开,切实抓好“一事一议”工作,结合各村小组实际,积极开展法制村的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单位、文明村寨。深入开展“三年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健全完善突出事件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和处置预案,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准入制,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宣传护林防火工作,加强火源管理,杜绝各类火灾的发生。切实抓好交通消防安全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克服“上级不给就不要”的观念,主动出击找项目、找资金,积极申报村级公路、农村人饮、坡改梯、农田水利、农村能源、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立项,努力搞好集镇绿化、亮化、自来水工程,改善小城镇建设条件,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抓好文化服务中心办公楼的建设工程。努力将勐冈老寨、贺回搬迁工作及勐冈、曼毕人畜饮水工程等立项解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全力做好扶贫工作,努力促进山坝区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勐混大桥加宽工程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通达工程和乡村道路建设的立项申报工作。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二)型灌溉渠道改造工程,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坡改梯建设项目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学习,更新知识,培养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不断有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状态,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科学地判断分析形势,找重点、抓关键,学会运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增强政府行为的公信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机关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三要奋发有为,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建设任务,广大干部要克服畏难发愁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力戒消极萎靡,做敢于攻坚碰硬、奋发有为的创业者,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要心系群众,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用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办事情,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真正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五要公正廉明,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正确决策。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突出抓好干部廉洁自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与行业不正之风等重点工作,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的征途任重而道远,富民强镇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全镇各族人民一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勐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