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6年勐海镇概况

作者 :勐海镇党政办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9-22

勐海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勐海镇位于勐海县东部,地处东经100°17′42″100°32′,北纬21°52′22°9′之间,东依勐宋乡,东南与格朗和乡相连,西南与勐混镇相邻,西与勐遮镇、勐满镇交界,北与勐阿镇相接,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365.38平方公里,勐海坝子面积7.8万亩,是全县的稻谷、蔬菜主产区之一。境内南北最大纵距27.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1.84公里。最高点为火盘山,海拔1987.2米,最低海拔1090米。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水系。流沙河为过境河流,自勐遮镇流入,自西向东穿过勐海坝子流入景洪市境内。南丹河、南海河、南短河流经勐海坝子汇入流沙河,南翁河向北流入勐阿镇。国道214线从景混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是全县通往各乡镇和边镜及内地的交通枢纽。

勐海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降雨充沛,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夏秋季湿热多雨,冬春季温暖干燥。2014年,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340毫米。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勐海镇由原象山镇和勐海乡合并而成,勐海系傣语地名,勐:地方,海:勇敢人。意为纪念统辖勐海的第一位傣族英雄——岩海(又名召相海)而得名,被喻为英雄居住的地方古为一土司地,明为一版纳地。1913年,为第二区行政分局、第三区行政分局(勐海)。1927年置象山区(1930年设勐海镇,1946年改象山镇)、勐海区(1940年为拱城乡)。属佛海县。1953年置勐海区,属版纳勐海。1958年改为象山公社、跃进公社,属勐海县。1959年为象山镇(1966年改称东风镇)、勐海区,1969年改为东风公社,1975年为象山镇、勐海公社(1987年改勐海乡)。1997年,象山镇面积62.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02万,府驻象山新街,辖街道、曼贺、曼袄、景4个行政村;勐海乡面积301.8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曼真、翁囡、曼派、曼搞、曼短、曼尾、曼兴7个行政村。2002年,撤销象山镇、勐海乡,设立勐海镇。

全镇辖区总面积365.38平方公里。辖景龙、曼贺、曼袄、曼尾、曼真、曼短、曼搞、勐翁8个村委会和象山、沿河、佛双、祥和、景囡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93个村民小组(傣族村寨60个、汉族村寨13个、哈尼族村寨10个、拉祜族村寨7个、景颇族村寨1个、回傣村寨2个)和26个社区居民小组。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镇,具有民族多、人口多,幅员面积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位优势。。

三、民族构成与民族文化

全镇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景颇族、彝族、佤族等8种世居民族。

境内的傣、哈尼、拉祜、回等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风情浓郁。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 回族的圣节集中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境内佛教壁画贮量丰富,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贝叶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工作亟待开展。傣族赞哈、古乐、绘画,哈尼族的采茶舞,拉祜族芦笙舞,让人耳目一新,余味深长,佛塔、佛寺蕴含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是中国艺术园中的奇葩。

四、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发展

(一)资源禀赋

【水能资源】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水系。流沙河为过境河流,自勐遮镇流入,自西向东穿过勐海坝子流入景洪市境内。南丹河、南海河、南短河流经勐海坝子汇入流沙河,南翁河向北流入勐阿镇。镇内有水库25座,总库容966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3座,小(二)型22座;坝塘155座,总库容84万立方米;小型水闸3座,三面光水渠道16条。全镇所辖8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均通自来水。

【矿产资源】勐海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矿,主要分布于勐海坝子内,属国家出资探矿产地,探明独居石33310011吨,其中工业矿961吨,低品位矿9050吨;伴生锆石33340588吨,其中工业矿4236吨、低品位矿36352吨。境内有得天独厚的矿泉资源,其中,温泉主要分布于镇政府东南侧勐海至景洪公路边的曼尾一带,目前已开发的主要有香金温泉等;矿泉主要分布于勐海镇东部的曼尾及南部的曼弄罕一带,温泉、矿泉均产于花岗岩岩层中。

【生物资源】勐海镇生物资源丰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黑黄檀、红椿、合果木、金毛狗(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等4种。针对野生大花万代兰具有的保护价值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威胁,提出加大管护力度,对其主要附主植物毛叶青冈、大叶栎、黑黄檀加以保护,并对野生大花万代兰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长期性监测,开展人工培育技术研究等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云茶源景区,距离勐海县城4公里,是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开发的重点项目,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规范标准建设,属首家综合性茶文化旅游景区,占地1500亩,由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有限公司于20055月开始在省茶科所立项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该景区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优势,以物饶地利千山翠天下云茶第一源为主题定位,将园区打造成一张西双版纳的新名片、一个普洱茶旅游的胜地,是云南省集中展示茶文化、茶技术、茶产品的重要窗口,是集观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良种繁育、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

勐海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成功打造曼尾、曼板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特色产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蔬菜、畜牧业,新引进产业有铁皮石斛、兜唇石斛等种植加工销售,个私经济、小额贸易、外出劳务等非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农业产业发展稳中有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着力实施农业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粮豆种植面积60287亩;完成水稻高产创建100亩,玉米高产创建200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200亩;甘蔗种植面积2.4万亩,甘蔗高产创建1.2万亩,形成百亩连片26片,千亩连片2片;推广机械化种植800余亩;茶叶种植面积67851亩,采摘面积32676亩;冬季蔬菜瓜类种植面积12217亩,石斛种植面积2331.4亩,木薯种植面积960亩;生猪存栏25487头,牛存栏5650头,家禽存栏34.13万羽投入10万元扶持宏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1万元继续扶持曼搞养殖专业合作社。

2.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推进土地征收工作,着力抓好勐巴拉风情旅游小镇、茶禅世界、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祥和小区和县第二自来水厂等项目的征地工作,为打响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奠定坚实基础。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以留地安置土地参与城镇建设和开发,不断提升发展景龙开发模式,实现城镇建设与农民增收双促进。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功申报景囡社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项目,完成象山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验收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户创建工作。成立3个社区巡逻队开展夜间巡查,扎实开展城镇环境专项整治。

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56.3万元,实施除险加固工程9件(大新寨、弄布先、小新寨、弄本、曼派右支、曼鲁、曼天井、曼乱回、曼尾);投入234万元,建成沟渠3条(南井河、老寨、小新寨);投入32.43万元,修复水毁沟渠2条(曼拉闷曼养罕;发放爱心水窖工作18个;完成岁修沟渠3159.1万米。提升农村道路安全等级。对全镇91处隐患点增设减速带和部分安全标志。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继续与村民签订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书,将8条共计63.07公里农村公路纳入重点养护。开展爱路护路活动,修缮农村道路50余公里,在公路沿线种植珍贵树种3340株。

4.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投入69.02万元,完成帕点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一事一议项目25个,投入资金250万元,正在实施3个。完成危房改造290户,申报220户。完成曼贺、曼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功申报曼峦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举办农业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19期,培训1313人;甘蔗种植现场培训17期,培训1192人;茶叶实用科技培训4期,培训339人次;养殖技术培训7期,培训297人次;通过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含量,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施精准扶贫,举全镇之力抓扶贫攻坚。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开辟脱贫攻坚新路子,曼短村委会建立企业挂钩帮扶贫困户机制。广大党员组建扶贫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带动45户贫困农户参与养殖、种植、林下经济等增收项目,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各级挂包部门和个人共投入帮扶项目资金40余万元;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113个;提出帮扶措施200多条,提出帮扶意见100多条。组织实施南井河、老寨、那赛、曼俩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35198万元房贷款发放落实扶贫贷款贴息及扶贫安居房补助45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和中小学生营养餐计划3146人,着力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中(小)学校100套公租房已全部入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投入45.713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镇新生儿死亡率7.53,孕产妇保健率78%,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100%。完成居民健康档案38647份,老年人健康管理435人次。广泛动员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投入1.32万元用于春秋两季鼠害联防和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6次;发放各类奖励金4.195万元,免费为育龄群众发放避孕药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6。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放农村低保金3714人次共54.561万元,发放五保金19192.869万元,审核上报医疗救助212户,临时救助22户、发放临时助资金4.4万元,发放民政慰问金1.25万元。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发放残疾人慰问金5500元,申报阳光家园计划36人次,申报残疾人创业计划2人次。 “新农保收缴12732人。办理60岁养老金领取手续179人,新增80岁老人162人,新增百岁老人2新农合参合31674人,参合率达99.36%。支持自主创业就业,发放贷免扶补贷款12112万元,小额信贷贷款63661万元。着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投入168.72万元,建设文化活动19个。投入55万元新建文化体育活动场地9块。投入5.34万元,发放音响2套、拉杆式音响17台。申报广播电视户户通”204户。投入1万余元,发放“农村书屋”图书788册。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筹建章哈文化合作社1个、举办章哈培训班1期、民族舞蹈培训班1期。州上组织参加,庆祝傣历1378新年 “游演方队”1支、县上组织参加,傣历1378新年大型“游演方队”4支、傣历1378新年流沙河文艺展演活动演出1场、傣历1378新年泼水大联欢、傣历1378新年象脚鼓舞比赛1场、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第十五届“青春杯”篮球运动会, 荣获第二名的成绩。以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为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取得实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和反邪教培训工作,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3件重大事项开展风险评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调解各类纠纷129起,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纵向推进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宣传七进活动72场次,安放禁毒宣传长廊3个、宣传专栏74个、标语横幅34条、电子屏滚动播放禁毒宣传标语28条,入户走访宣传2000余户。持续推进全镇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不断改进禁毒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实施以镇党委政府主导,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依托村民基层组织自治的禁毒自我管理工作模式,并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取得良好效果11个村小组未发现涉毒违法人员。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各项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组织好消防安全检查及预防工作,确保了上半年重点消防单位无火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