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解读《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9-01

解读《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一、背景依据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生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同时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西双版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和西双版纳一城两区建设,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云政办发〔202162号)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西政发〔20214号),州气象局组织起草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任务目标

《规划》紧扣气象强国建设目标,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阐明了十四五西双版纳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发展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9项主要指标,具体如下表:

序号

 

现状值

目标值

1

地面气象监测站平均间距(千米)

14.3

12.5

2

四要素以上自动气象站占比(%

40

60

3

气象灾害监测率(%

43.2

70

4

强对流预警提前量(分钟)

35

45

5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85

95

6

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万平方千米)

0.62

0.80

7

二级以上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率(%

0

50

8

标准化固定作业点个数

0

6

9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90

92

三、主要内容

《规划》分前言、正文、附表。正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气象发展保障体系等3个方面9个小项总结了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气象事业发展主要成就,并从6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从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气象工作做出新定位、提出新要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气象发展面临的形势,重点分析了我州一城两区、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气象保障服务的要求。第三部分提出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3项基本原则和十四五发展的9项主要指标。第四部分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等7个方面提出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主要任务,根据主要任务提出了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等9个重点工程建设专栏,勐腊国家基准气候站迁建等21项建设任务。第五部分从组织领导等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

四、涉及范围

本《规划》明确了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发展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我州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确定重大工程布局、建设项目安排以及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五、执行标准

无。

六、注意事项

(一)与相关规划相衔接。本《规划》与《云南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云政办发〔202162号)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西政发〔20214号)以及地方各专项规划相互衔接。

(二)规划目标的落实。规划目标、指标落实到年度具体工作目标中及项目上。项目资金纳入年度预算。

七、关键词诠释

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西双版纳州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地面气象监测站:全州布点建设的各类地面气象监测站。

标准化固定作业点:符合《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DB53/T678-2015)标准的,有固定建(构)筑物、设备、观测仪器、作业装备、作业平台等的作业地点。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长期、连续、立体观测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研究气候系统各圈层物质和能量交换、海陆气相互作用对天气气候和生态系统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天气气候影响的科学研究平台。

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普勒双偏振雷达。

中国天然氧吧:指气候舒适,空气清新,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配套设施完善,适宜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区域。考评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负责,以空气质量指数、负氧离子浓度、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指数、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以及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为评选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并向社会发布。

国家气候标志:是指由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气候宜居、气候生态、农产品气候品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气候品牌的统称。通过开展国家气候标志评定工作,能够引导人们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合理利用气候、努力保护气候。国家气候标志评定,有助于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挖掘气候价值,保护气候生态环境,创新气候服务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八、惠民利民措施

(一)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规划》明确推进创新型人才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品德、技术、业务能力出众的研究型业务人才,构建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规划》明确进一步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健全大气垂直观测站网、发展应用气象观测站网、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服务保障国家战略。《规划》明确依托国家天气雷达和地面自动观测网,围绕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昆曼运输大通道、泛亚铁路中线建设,探索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气象服务、澜沧江·湄公河三国巡航气象保障服务、泛亚铁路中线沿线气象灾害防御薄弱区和致灾区气象服务模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员出境提供优质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升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西双版纳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四)服务保障西双版纳一城两区建设。《规划》明确对标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丰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益。为全力打造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九、新旧政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