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水利“十一五”规划

来源 :勐海县发展和改革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8-09-08

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

(一)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勐海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领导全县人民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实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节水灌溉取得明显成效。加快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步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进一步加强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勐海县的重点工程项目执行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造条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治理步伐。重视和加强了蓄滞洪区建设。水文、防汛通讯洪水预警、预报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也得到加强,主要河流的综合防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勐海县已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的投入运行,为勐海县抗御水旱灾害,减轻危害与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安全、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利“十五” 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勐海县的水利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按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勐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平稳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即定目标。

  1、完成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2001—2004年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表和2005年6月底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表统计,全县共完成大小水利工程289 件,完成投资 9827.50 万元(其中:1、小型水利工程114件3681.58 万元;2、重点水利工程3件4242.1万元;3、人畜饮水工程172件1903.82 万元;)。是“九五”完成投资(3800万元)的 2.59 倍。

  (1)全县小型水利工程情况

  “十五”期间全县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结合山区扶贫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实施了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对现有工程进行续建配套、挖潜、水毁修复。水土保持重点实施了打洛班洛、南板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的标准、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在全县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督和防护,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按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中的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勐海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资金筹集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群众自筹部分资金。依靠国家投资积极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2)重点工程情况

  ①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任务是:主、副坝加固,改建溢洪道及新建输水隧洞。水库除险加固后,水库总库容2540万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2261万立方米,其中灌溉供水1597万立方米,工业及乡镇供水664万立方米(工业供水4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可达3.08万亩。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总投资2401万元,建设期1年,主体工程于2002年9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03年6月30日竣工,7月20日正式蓄水。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对确保勐海县粮食作物增产,改善乡镇生活供水条件,供水质量,促进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勐海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

2001年度节水续建配套工程于2002年3月9日开工,2002年10月完工。完成投资600万元,主要完成勐混那达勐水库主干渠防渗衬砌6.5公里,渠系建筑物24座。完成土方11.45万立方米,石方1.59万立方米,砼0.2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当年就发挥出明显的灌溉效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增产。

  2002年度节水续建配套工程于2003年元月10日正式动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完成投资789.17万元。2002年度节水续建配套工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勐遮曼满水库东干渠防渗衬砌10.5公里,西干渠5.6公里,渠系建筑物27座。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9万亩,年节水79.5万立方米,年增灌溉效益137.7万元。

  2003年度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工程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动工,2004年11月15日完工。完成投资451.93万元。项目包括:勐邦水库总干渠1公里、东干渠11.6公里、西干渠8.9公里。西干渠1#、2#支渠,各长4.95公里、3.1公里,共5条骨干渠道总长29.55公里及示范性配套2#支渠以下,5条斗渠和6条农渠长7.07公里,项目担负着勐遮坝3.467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和2.07万亩农田排涝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对景真糖厂的工业供水任务。

  ③ 那达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那达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4年11月6日开工,工程批准总投资358.54万元。工程主要任务是溢洪道加固改建,输水隧洞加固处理。工程已2005年6月28日完工。

  2、工程效益

  “十五”期间,建设完成小(二)型水库5座,增加蓄水量404万立方米,新增年供水量24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5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33平方公里,占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3.2%,解决了13278户 66394人41308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二、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给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及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1、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做好水利工作,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是我们水利部门的历史责任。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利面临着新的形势:

  (1)人口不断增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有所下降。勐海县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了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

  (2)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仍然比较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保护区内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公民财产将大幅度增长,洪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洪灾损失呈现上升趋势。

  (3)工业的发展,缺水和污水排放量继续增加,未来将面临水资源短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的三重压力。

  (4)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节水难度增加,由于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增加粮食生产,将会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锐,加大了水资源配置和农业节水的难度。

  (5)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由于过去的50年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水源大部分己被开发利用,开发新水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体制创新和培育水市场任重道远。随着国家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水的市场化程度会相应得到提高。但水利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这是今后水利改革的难点。

  (7)勐海县坝区与山区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缩小两者的差距,而水利基础设施与这种差距密切关联。勐海县的山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不少地区缺水缺电,有些地区甚至无电。充分发挥水电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实施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目标的小水电代燃料非盈利性公益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一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水利建设中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和自然的侵害。三是节约资源的观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树立节水意识,完善节水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保护环境的观念。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最基本要素,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维系河流健康生命。五是统筹发展的观念。根据勐海县坝区、山区发展对水利的不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水平,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六是改革创新的观念。深化水利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水利依法行政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科学治水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水利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好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科学治水思路:

  (1)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3)逐步建立水利产权制度和水市场。

  (4)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5)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6)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4、水利基础设施能力状况

  勐海县地区一九四九年前由于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生产落后,丰富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寥寥无几,抗旱能力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五”期间,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实施33.8万亩大型灌区一、 二、三期工程、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水土保持为基础,积极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农村解困工程和改善乡(镇)供水工程。勐海县的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水资源能力。全县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9.46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5.95亿立方米,另有境外客水4.99亿立方米,总的水资源量为50.04亿立方米,全县2004年底水利设施年供水能力为 16773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量3.34 %。全县主要河流水能蕴藏量为116.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9.05万千瓦,全县现有水电装机容量2.674万千瓦,占水能蕴藏量的2.2%,占可开发量的29.55%。

  (2)水利工程能力。截止2004年底全县已建成水库90 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   (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75座,总库容 13294万立方米。小塘坝115座,可蓄水348万立方米;骨干取水闸、坝17座,大小沟渠1370余件,其中0.3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引水工程18件。年供水能力达16773万立方米,其中:水源工程供水1207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4600万立方米。

  (3)农业灌溉供水能力。勐海县2004年底农业灌溉供水13256万立方米,实现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29.37万亩,水利化程度42.88%。

  (4)工业供水能力。勐海县2004年底工业供水900万立方米,为城镇生活供水250万立方米。

  (5)防洪减灾能力。勐海县于1990年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任总指挥长,水利局局长任副总指挥长,同时在县水利局下设防汛抗旱办公室,负责全县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办公室配备了防汛抗旱指挥车辆和相关的防汛抗旱通讯设备,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防汛抗旱物资及器材,增强了防汛抗旱抢险指挥、调度和应急能力,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6)人畜饮水工程能力。勐海县已建供水工程512件,受益人口16.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为13.1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2.72%/。因水源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供水设施老化、供水量严重不足,用水极不方便等问题造成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4.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04%。

  (二)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勐海县的水利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显示了基础的地位,发挥了命脉的作用。但从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勐海县水利的要求看,全县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河道防洪标准偏低,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旱涝灾害,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的总体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勐海县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利用率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34%,低于全州的4.7%,更低于全省6%和全国18%的平均水平,勐海县农田水利化只有42.88 %,低于全省46%的平均水平。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水量浪费严重,使本已偏低的供水能力更显不足,大量良田仍得不到适时有效的灌溉,制约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在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坝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田的水利化程度都普遍高于山区,这是坝区所处地理位置易于利用水资源和国家优先发展坝区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进行重点投入的政策有关。但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严重不足,也导致山区普遍以种旱季作物生产为主,大量的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现象,制约了山区保水台、梯田的发展,对山区固定耕地、退耕还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等工作的开展将起不利的阻碍作用。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突出重点,兼顾全局,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十一五”水利工作的重点。

  2、防洪形势

  勐海县境内雨水集中,单点暴雨比较突出,建有水库塘坝多而年限长,雨量大的河流众多,山区河床源短流急,汇流快,坝区河床则普遍平缓、弯曲,泄洪慢,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人类的活动及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程度破坏了生态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使很多河床被泥沙淤积,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多年来,勐海县针对洪涝灾害情况,分别在勐海县境内的主要河道作过一些治理工作,如流沙河勐海段、南朗河勐康段、南混河勐混段、南歪河等河床的裁弯改直、南海河河床的清障疏浚,还有一些河道泄水闸坝工程的建设等等,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勐海县洪涝灾害的威胁。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根据省、州防洪办的有关要求和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为有效的指导和指挥重要城镇及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勐海县先后编制了《勐海县城市防洪规划》、《勐海县城市防洪预案》、《打洛江界河防洪治理规划》。

  当前,勐海县防洪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对防洪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够,防洪工程设施相对滞后,许多河流险段的河岸得不到衬护、河堤得不到加固;已建防洪工程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抗御洪水能力弱,造成一些河段边治边毁,出现重复治理的被动局面。此外,县内目前尚有许多病险水库未能治理,同时存在着交通不便,无通讯设施等的问题,一旦失事,后果非常严重。总之,勐海县的防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防洪工作责任重大。

  3、水土流失治理

  勐海县土地总面积5391.4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604.4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0%。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轮荒耕作、陟坡开荒、土地垦植过度,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采取防治措施,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河道和泄洪水能力降低,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不断增多。

  由于勐海县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水土保持工作才刚开始,水土保持经费投入不足,要根本控制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除加大投入,强化治理外,要加大宣传力度,以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小流域治理为重点,根据勐海县降雨和水资源条件,加强水土保持,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拦蓄泥沙,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积极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水土流失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4、灌区配套、节水灌溉

  勐海灌区总土地面积48.5万亩,总耕地面积33.8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9.8%,城镇、村庄、河流、道路、水域、林地等面积14.6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2%。设计灌溉面积31.2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4.5%。勐海灌区由于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水源工程、轻配套工程的思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灌水方式落后,灌水时间长,影响栽插节令,影响产量。

  由于灌区支渠以下的渠系没有配套或直接没有沟渠,目前灌区灌溉方式全部采用漫灌,上游农田全部灌溉后,中下游农田才能灌溉,灌水时间较长,中下游错过栽插黄金时间,作物病虫害较多,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减少作物产量。

  ②、渠首工程未建设完善或存在质量隐患,渠系不配套,干渠建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灌区总体规划要配套改造8条骨干、支渠总长179.04公里,9座拦河闸,6条总长41.7公里的骨干排水工程以及田间斗、农渠的配套等。目前兴建的干渠总长145.86公里,其中除那达勐、曼满、南咪细宰水库及三公里水闸干渠作过77.52公里衬砌处理外,其它均为土渠,现有支渠均为土渠。干支渠长度未达到设计长度,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存在质量隐患,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③、已建渠道年久失修,淤积、倒塌严重,过流断面偏小,无法正常输水。

目前灌区已建渠道总长145.86公里(其中:三面光77.52公里),其余均为土渠,特别是汛期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淤积、倒塌严重,过流面积偏小,无法正常输水,影响工农业用水。

  ④、整个灌区灌排系统未配套,渠系布局亦有不合理之处。

  整个灌区灌排系统未配套,支渠以下的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基本没有。排涝工程目前均以天然排水沟为主,基本上无人工开挖的排水干、支沟,造成排涝标准较低,目前排涝标准达不到P=20%。同时流沙河及其支流作为主承泄区存在排涝标准偏低的问题。目前大部份支渠及以下渠系都是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或用水户自行开挖而成,取水口也就此设置而成,所以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⑤、灌区存在实际灌溉面积大、征收水费面积小、水价偏低、水费征收率低的问题,水管单位管理经费缺乏,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行管理,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设施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勐海县的收费方式是实行基本收费,灌溉面积不准确,水费征收存在较大的漏洞。水费收入是水利工程用于工程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维持工程简单再生产的物质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指数的上涨,目前勐海县现行水价已经不能完全体现供水成本。加上水管单位管理设施、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造成了目前水费征收率低,管理经费紧缺,大部份自收自支的水管单位不能足额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行管理。

  ⑥、灌区河道水质目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又加剧了水量的紧缺。

  目前在流沙河的一级支流南哈河上游建有黎明公司淀粉厂、黎明糖厂、景真糖厂等三个中型企业,虽然三个企业将污水经过排污处理后排到下游,但污水处理效果不是很好,每年在12-5月排出600万立方米左右的废水,使下游河道水质受到一定污染,沿河农田及人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加上近几年农田农药化肥施用的增多,多余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排到河道中,河流鱼的种类、鱼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说明流沙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

  ⑦、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建设。

  到目前为止,勐海县大型灌区管理局已实施了三个年度(2001年度、2002年度、2003年度)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共完成投资1923万元,中央投资1200万元已按时足额到位,省、州、县配套资金只到位200万元,尚缺配套资金52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建设。

  5、水环境变化态势

  (1)由于人口增长,过度采伐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地处山区的小流域出现山光、土薄、水少、局部地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勐海县有水土流失面积1604.4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0 %,水土流失造成局部水资源枯竭,水质及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已解决的人畜饮水人口由于水源、水质条件的恶化重复成为困难户。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当地群众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造成生态安全。

  (2)流入河流及水库的泥沙,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减低工程效益。

  (3)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而导致农业水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水不可避免的进入水体,造成粮食安全和供水安全。

  6、水利改革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勐海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于2004年开始实施。纳入勐海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范围的水利工程共有90件,其中:中型水库3件,分别是勐邦水库、那达勐水库、曼满水库。小(一)型水库12件、小(二) 型水库75件。

  为了稳步推进勐海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勐海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文及《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西双版纳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水管体制改革政策,结合勐海县实际,制定了《勐海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04年10月20日通过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海政发[2004]99号)。

  根据国务院、省、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勐海县实际,将勐邦水库、那达勐水库、曼满水库3个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界定为准公益性事业性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11个乡镇水利水土保持 管理站维持原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全县12 座小(一)型、75座小(二)型水库及小型水利工程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所属乡镇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代管,由被委托单位拟出目标管理责任书,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执行,管理人员由乡镇水利水土保持站抽调安排。

  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县属直管的三个水库管理所人员编制维持勐海县编委海编办[2003]第13号文件批准的91人(其中:曼满水库24人,勐邦水库29人,那达勐水库38人)不变。此次改革确定公益性管理人员编制14人,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各水库管理所公益性人员编制根据承担的管理任务不同,确定为:曼满水库6人,勐邦水库4人,那达勐水库4人。由于勐海县财政困难,县政府采取财政补一点,水费增加一点,多种经济发展增收一点,减员增效解决一点。由县政府从2005年元月1日起将14名公益性人员经费列入2005年财政预算列支,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根据工程管理单位及每年财政的实际情况逐步落实。其余经营性人员经费由管理单位水费收入和其他多种经营收入中解决。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由县计划部门立项上报,由各级财政承担。按照勐海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西双版纳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海政办[2003]3号文件)规定,三个水管单位已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工作目标、工程运行管理方案等有关管理制度。水管单位实行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项目经费落实难,由于勐海县财政相当困难,要同时解决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拨款和年度工程维修养护,有很大的难度。二是引起不稳定思想,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人员分流,竞争上岗未聘的职工要分流出来从事多种经营,职工担心工资没有保障。

  (2)水价改革

  根据省计委、省水利厅制定的《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的规定,勐海县发展计划局、勐海县水利局对供水价格按合理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合理配置水资源、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进行了重新核定,同时,拟订了《勐海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该《办法》2005年6月28日报县人民政府审查,县人民政府已同意按该《办法》调整水价。按价格管理权限勐海县发展计划局、勐海县水利局于2005年7月18日联文《关于要求审批执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请示》海发改[2005]70号、海水利[2005]50号上报州发展计划局价格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按新的水价标准执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水是商品意识较差。二是水价总体水平偏低,逐步达到供水成本的时间较长。三是计量计价方式落后。

  7、职工队伍建设

  截至2004年底,勐海县水利系统职工189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人,初级职称的有57人。水利系统职工队伍,尤其是基层队伍,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的情况下,在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水利系统队伍状况尤其是基层队伍与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一是思想观与现代水利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工作方法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三是体制机制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基层水利队伍状况与面临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8. 区域发展

  勐海县水利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发展基础。目前,水利设施主要以坝区中、小型水库为主进行建设、维护,结合坝区防洪、灌溉、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建设。在保证了山区人畜饮用水设施建设的全面进行,发展山区田地灌溉用水的取水、输水设施。同时,加强对勐海流沙河流域和其它小流域的整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御洪涝灾害对流域、城镇、坝区、山区等其它区域造成的影响;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及农业节水以及工程建设,抓好节水技术,水库、河堤险情探测,饮水处理的技术与工艺。

  勐海县中型水库有三座,分别是那达勐水库、勐邦水库和曼满水库;灌区有勐海灌区、勐遮灌区和勐混灌区;小型水库共有82座;还有大小沟渠和取水闸、坝上千件工程。结合“十五”期间工作情况,在“十一五”期间特拟定以曼满水库除险加固为首任,与三大中型水库为核心的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以及中缅边界线流域的南览河和南兰河加固为重点发展区域;流沙河相关流域和其它小流域的治理以及利用流域进行灌溉的蓄水、取水和输水工程为一般区域。在重点区域内牵涉的面更广、点更多,对取水、输水以及排水系统的要求更高,保证在干旱时能充分的利用每一滴来水,洪涝时能蓄滞或排出多余的洪水,要做到统筹兼备,必须对坝区水利工程要有目的、有意图的进行规划、实施。勐海地属山区,在保证做好坝区水利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山区水利工作,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要想完全开发好水利资源还必须重点开发山区水利,山区水利工作能完善的建设,不仅能保障山区地带人饮、灌溉,而且能保障坝区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减少洪涝灾害,带动工、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