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南糯山·幸福哈尼人

  •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8-12-10 10:52

在西双版纳的丛山峻岭中,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叫南糯山。在南糯山七沟八壑的茫茫林海中,满山遍野是茶树和茶林。茶林深处,点缀着30多个村落,掩映着一幢幢别致而富有传统民居式样的楼房,居住着1150多户近5000人以哈尼族为主的村民。改革开放以来,世代事茶的南糯山哈尼族人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逐步走向因茶而富的小康之路,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南糯山是勐海县格朗和乡的一个村,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气候。这里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古茶第一村。一千多年前,南糯山哈尼族人民在这里开始种植茶叶、经营茶叶。过去勐海茶厂生产的茶中珍品——“南糯白毫”的原料就是南糯山茶。已仙逝的“茶王树”沙归拨玛和新发现的“茶王树”都生长在南糯山境内,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大茶树之一,印证了南糯山哈尼族人民种茶的历史。到2017年底,南糯山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其中古茶园1.2万亩。

1939年4月,省财政厅在南糯山创办茶业试验场,开垦条型带状新式茶园,无偿提供种苗和技术,辅导南糯山人种植,以便扩大茶园面积,提高茶产量。第二年,投资建立云南思普茶业实验场南糯山制茶厂,并从印度购置揉茶机、切茶机、烘干机、分筛机等制茶机械,生产绿茶、红茶等本土茶叶,并把茶叶销到西藏等地,进一步提高了南糯茶的知名度。1951年12月,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周鹏在南糯山半坡新寨的深山茶林中,考察发现了国内外罕见的栽培型“茶树王”,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953年省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进行“大叶茶无性系繁殖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后在全省推广。为改善南糯山茶区的交通条件,便利茶叶销售和运输,1956年,州政府决定新修从昆洛公路至南糯山茶厂的公路,成为勐海县第一条县村公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吹来的温暖春风,有力地促进了南糯山茶业和以茶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初,原中央党校教研室主任孙定国到南糯山考察,深有感触地说:“昨尝普洱茶,今达南糯山,山色垂苍翠,名茶育此间。”同年,电影演员秦怡、黄宗英、红霞等来到南糯山。与哈尼族妇女在古茶地采茶时,秦怡感慨地说:“我们仿佛在仙境里采茶。”1980年12月23日,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来考察已仙逝的“茶王树”时留下墨宝说:“南巡万里拜茶王”。1982年,勐海茶厂用南糯山茶加工生产的“南糯白毫”被评为全国名茶。

南糯山的茶叶外形匀整,叶芽肥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清香馥郁,鲜爽回甘,叶底柔韧,色泽均匀。

茶香南糯,因茶而名,因茶而兴,因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富民政策而富。曾经,南糯山茶只卖几分几角一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的人们曾因卖不出茶或者茶不值钱而把辛辛苦苦摘下来又加工成干毛茶的茶叶倒掉。改革开放40年来,南糯山人民因茶而兴,从贫困步入了富裕,年人均纯收入从40年前的不足百元达到现在的上万元,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个村落掩映在茶林深处,一幢幢新型楼房鳞次栉比,屋里宽敞明亮,高档家具、现代电器应有尽有,家家有摩托,还有1400多辆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汽车,村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日子要怎样过才幸福呢?南糯山村民说:“我们要唱着、跳着、笑着过。因为,我们是幸福的哈尼族人。”

“我们是唐盘的子孙,我们是松命俄的后代,我们在茶林里喝着茶水长大、迎着茶香唱歌、闻着茶香跳舞。”南糯山村民如是说。南糯山不仅是茗茶之乡,也是歌舞之乡,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

如今,生活富裕的南糯山人民发挥他们喜歌爱舞的天赋,把唱和跳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村村寨寨都成立文艺演出队,每个寨子都有舞台。演出队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排练节目,节假日时组织演出,还经常受邀到州、县或企业演出。古朴的民风、浓郁的民俗、天籁的民歌、独特的民族舞蹈,充分体现了南糯山人民的魅力和当地的茶文化,展现了哈尼族人民快乐、幸福的生活。

茶香飘溢的南糯山,是祖先留给哈尼族人民的家园乐土,是他们世代的生存之基。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南糯山世代与茶相依相存的哈尼族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生活,他们纷纷说:“我们生在茶叶飘香的南糯山,我们是幸运的、快乐的、幸福的哈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