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匠心筑就中国傣乡梦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巡礼

  • 作者 :徐向东
  •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9-06-20 09:02

源自原佛海县(现勐海县)简易师范学校,从西双版纳建州扬帆民族教育起,经过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进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偏隅边疆小县城到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从民族师范教育到高职教育与高师教育并重,发展到高职教育、高师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和国际教育,构建出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秉持匠心铸就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助飞傣乡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华丽的西双版纳职业教育篇章。

建州发展初期 扬起民族教育风帆

新中国建立后,傣乡大地旧貌换新颜,西双版纳迎来了民族教育发展的春天。

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急需各类人才。这就要求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尽快培养出合格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双版纳州有效贯彻了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民族地区教育方针,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西双版纳民族师范学校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民族师范学校成立之初,州政府主要从民族工作队、部队和内地以抽调的方式组建教师队伍,设立了4年制初级师范班、2年制民族班和少数民族干部短训班。当时,民族师范教育既要求按统编教材进行科学、系统地授课,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文字教学或傣汉、哈尼汉语等双语教学。同时,宣传国家民族理论政策、讲授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地经济、政治、自然、地理等基础知识。而少数民族短训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全州各个乡镇,教学和生活管理非常困难。但学校迎难而上,坚持连续举办了10多个班次,培训了上百人次的少数民族干部学员。后来,这批顺利毕业的学员逐渐锻炼成长为西双版纳教育事业和其他社会战线上的主要骨干力量。

改革开放时期 调整完善成绩斐然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民族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傣乡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1978年,我州开始规划一系列民族教育改革和机构设置创新。根据现实需要和发展规划,通过报批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了大专班,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州实现了零的突破。198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西双版纳教育学院开始筹建,并依托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办学。1993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挂牌成立。1999年,州教育学院、州广播电视大学和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强强合作,我州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1年,省教育厅经过评估论证,批准组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州政府研究决定西双版纳所属的卫校、财校、农校三所中专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具有师范教育功能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西双版纳州的教育事业呈现出崭新格局。这一时期,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截至2013年,有236名专兼职教师。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教授1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教授、副教授63名,外籍教师9名,聘请有校外兼职教师多名。教学资源也得到完善与健全,设置语言文学系、基础教育系、艺术体育系、旅游与财经系等8个教学系部,拥有傣医学、园艺技术、导游服务和师范类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等29个大专专业、15个中专专业。学院办学影响力明显提高,已面向全国8个省区招生,招收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留学生,在籍学生(学员)达9011人。

新时代时期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西双版纳职教园区、“国门大学”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凸显以各教学系部为基本单元的国际化建设层次与水平,构建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国际合作为支撑,以国内外交流师生高度参与为核心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目前,学院已拥有省级特色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示范双语课程2门,建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跨国”三结合的实训体系。

扩大留学生办学层次与水平。学院留学生教育从老挝北部五省,扩展到缅甸、泰国等湄公河流域国家。留学生从汉语翻译培训发展到大中专学历教育,涵盖汉语言文学、园艺工程、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应用型学科。从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到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经过专业学习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广泛分布于地方政府、涉外部门、中资企业等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地缘辐射优势、跨境民族社会纽带作用,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曾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并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走出了一条云南省沿边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