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曼班三队脱贫系列报道之六:脱贫致富不能让一个“直过”民族掉队

  • 来源 :本站原创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7-12-22 04:51

【导语】政府部门的“输血”,不过是给村民脱贫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而培养村民自我“造血”,才是全面脱贫、真正致富的根本。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如何一齐发力,全面打赢这场“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今天继续播出曼班三队脱贫系列报道第六集。

【图文】下午5点到6点,是村民集中喂猪的时间。几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每天都会轮流来到专为村民建盖的规范化养猪场转转,看看猪的长势,村民喂猪饲料配比是否合格,猪圈卫生是否打扫干净,及时指导和解决村民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力争每家每户卖猪有钱赚。

【同期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李伙保:喂猪的时候,大的少吃一些,小的多吃一点,要不然大大小小就不均匀了,到时候卖的时候就不好卖。

【图文】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通过挂包帮单位跟踪推进,实施“百企帮百村”“龙头企业进村帮扶”等措施,探索“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村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夯实了“短期能脱贫、长久能致富”的基础。

【同期声】勐海县总工会副主席  张绍红:作为我们挂包帮单位,具体需要什么就补什么。只要他们把报告写上去,每一件事都落实,我们都会及时的到位,今年103亩的谷种是8400多元。

【图文】与曼囡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长期合作,曼班三队出栏的小耳朵猪,全部由合作社回收销售。今年,村民饲养的小耳朵猪由2015年的17头,增长到了110头。茶花鸡的养殖也发展到1000只,超额完成了全村扶贫饲养任务,为村寨扩大经济规模效益,稳固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

【同期声】曼班三队村民  那四:去年养了四头,今年养了六头。今年六头猪如果卖的话,大概能卖6000多元。

【图文】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幼苗”种进老百姓的心底,缩短了“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助的进程。2014年,曼班三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0元,到2016年上升到了3031元。2016年,全村人均增收600多元,达到了脱贫标准。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得到兑现。

【同期声】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世影:2016年,我们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全面打赢勐海县“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直过民族”素质提升工程等,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4大方面,提升57个“直过民族”聚居区和行政村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基础,现已实施71个项目,投资2.1亿元,“直过民族”的贫困人口明显减少,扶贫成效逐步显现。

(字幕——记者手记)中国“直过民族”脱贫,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改善民生的决心,也是我州各族群众的希望。针对“直过民族”区位偏、底子薄、贫困度深、观念滞后的实际,勐海县“连拉带推”的“勐海直过民族扶贫模式”,成功地缩短了拉祜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进程,成为了少数民族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优秀样板。

西双版纳州现有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佤族5个直过民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相互交织,区域整体贫困十分突出,因此,因地制宜地探索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帮扶的扶贫新思路尤为重要。曼班三队的扶贫经验告诉我们:民族特色村寨精准扶贫必须精准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把“扶志”与“扶智”,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把“短期输血”与“增强造血”结合起来,打好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才能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夯实脱贫基础,帮扶“直过民族”村寨群众打破“贫困循环”的怪圈,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