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海县服务经济倍增计划 (2017—2021年)

  • 来源 :勐海县人民政府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9-10-30 10:4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办公室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服务经济倍增计划(2017—2021年)的通知》西办发〔20184号)文件精神,引领消费新需求,挖掘发展新潜力,培育增长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增强市场活力,提高人民收入,结合我实际,特制定《勐海县服务经济倍增计划(2017年—2021年)》。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勐海经济已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粮食、茶叶、蔗糖等传统产业发展动能减弱,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加快服务业与工业互促共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在眉睫。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独特区位、开放优势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有利于我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潮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服务经济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富有创新活力、彰显勐海特色的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是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培育打造经济增长主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增强勐海经济内在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调整政府管理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发挥资源新优势,实现特色领域领跑全的主动选择;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程度,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但总体上看,我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规模小,整体层次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发展环境尚不完善等障碍。全县单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大抓工业经济攻坚的同时,全力推动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总体思路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勐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以加快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核心,深化新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推动发展优势和生产要素协同发力,围绕品牌标准、集聚发展、市场主体等关键环节,改善营商环境,强化人才支撑,突出宜居、宜游、宜养、宜业,全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把勐海打造成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幸福区域品牌;突出补齐短板、做大规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服务基地。

(三)主要目标

2021年,全服务经济增加值14个重点行业产出规模实现倍增,有效服务供给持续扩大,服务产品明显增加,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显著增强,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为经济发展加快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以上,三二一产业结构有效巩固,服务产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左右,观光休闲、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创时尚、演艺娱乐、航空消费、家政服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咨询中介、会展服务、服务贸易、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14个重点行业实现倍增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对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贡献更加突出,质量显著提升。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2%以上。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行业标准覆盖率达到85%以上,现代服务业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

二、推动重点行业倍增发展

(一)观光休闲

以促进消费升级为引领,全面提升观光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平,全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促进旅游文化与特色城镇融合发展,打造养老养生、傣医药康养、古茶山体育、自驾车房车、体育运动等旅游品牌,勐海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观光、休闲、度假、养老胜地。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统筹建设一批观光休闲、避寒度假目的地,规划设计满足消遣娱乐、休憩需求的旅游线路,开发一批雨林生态保护型、民族风情体验型、乡村田园型、古茶山体验型等观光休闲旅游产品。跨境、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制定出台勐海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小镇、旅游名村创建方案和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勐海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做好航空运输与其他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支持组建西双版纳航空公司。加快推进勐巴拉雨林特色小镇、云谷樱花度假区、贺开拉祜古茶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精品客栈,旅游名镇、特色村寨和特色农庄。加快建设休闲绿道和自行车栈道、自驾游宿营地、大型游乐设施等,全面改善旅游交通、卫生、厕所、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旅游大数据建设,提高景区、景点、场馆等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认真做好“一部手机游云南”相关工作,助力西双版纳州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引进一批知名国际酒店及管理机构,布局一批度假别墅,发展一批长短租公寓,形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住宿供应体系。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旅游文化商品销售平台。推广餐饮连锁经营,打造生态民族美食,提高观光休闲的餐饮服务保障水平。

(二)健康服务

充分发挥勐海生态、旅游、中傣医药(民族医药)等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精准医疗、民族医疗保健、高端养生、避寒养老、健康管理等服务,让“绿色”成为勐海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底色。充分挖掘和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独特饮食文化的高附加值的绿特食品品牌,加快发展以普洱茶、热带水果、生鲜蔬菜、傣医药材等为主的食疗食补养生产品充分发挥自然风光“赏心”“悦目”的功能,挖掘优良生态“醉氧”“润肺”的潜质,借助傣医傣药“养生”“康体”的特效,促进健康养生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医养结合,创新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并适时推广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全面开放养生、养老市场,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健康服务企业入驻勐海发展,建设面向“候鸟老人”的居住、生活、娱乐、保健养老场所和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中高端养老旅游品牌,开发一批适宜家庭、个人居住的居家型、度假型养老养生产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生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探索外籍医生在勐海执业。鼓励发展医学检验等第三方医疗服务,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推动医保异地结算,积极发展健康商业保险,加快完善与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险等机制。一手抓健康事业发展,一手抓健康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实现“吃”在勐海,“游”在勐海,“住”在勐海,“养”在勐海,把勐海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健康养生基地、全国健康养生产业先行区、大湄公河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养生中心。规划布局健康养生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勐海县医养结合项目,推动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整合周边国家和地区健康资源,建设景洪勐海打洛、景洪勐海勐满(惠民)等健康养生走廊把勐海建设成“西双版纳康养圣地

(三)体育健身

发挥勐海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加强多功能健身设施建设,开发大众健身和体育竞技项目。将稻香勐遮自行车越野挑战赛发展成为省内、国内品牌赛事。支持各乡镇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引进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和表演,鼓励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积极发展面向大众的户外运动和体育健身活动,重点开发户外探险、野外拓展训练、户外骑游、速降、攀岩、漂流等大众运动健身项目。发挥民族体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集竞训、运动、康体、娱乐、文教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体育胜地。逐步建立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机制,带动传媒、广告等相关行业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健身俱乐部和健身组织,积极开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

(四)文创时尚

开展茶文化“八进活动”,充分展现“普洱茶文化之乡”的魅力。深挖民族文化,激发大众创意,展示国际时尚,在传承保护中推动民族文化与创意设计、现代时尚、数字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文化供给,开发具有民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提升服饰、傣家织锦、金银器、珠宝玉石、慢轮制陶、竹木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博资源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时尚产品。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时尚设计、体验交互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等新兴业态,加快时尚体验类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时尚活动品牌。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文化、时尚元素有机融入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制造、宜居、双创等融合发展。以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为依托,支持将老旧工业厂房改造为文创时尚园区,推动形成勐海文创时尚产业带。探索文创时尚产业与国内外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勐海文化走向世界。

(五)演艺娱乐

坚持品牌化、特色化、个性化、民族化发展方向,引进和培育演艺娱乐骨干企业,推进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健康、会展等融合发展。突出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演艺品牌,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调,创作大型的旅游文化实景演出剧(节)目,形成勐海特有的民族文化演出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经典剧(节)目。以演艺产品为核心,支持演艺产业向演出活动、舞美服务、艺术培训、信息传播、剧场经营、资源转化、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繁荣发展影视业,不断推出观众喜闻乐见、体现勐海特色的影视佳作,推进影视基地建设。推动演艺娱乐资源整合重组,鼓励国有艺术院团、民营演艺企业等演艺娱乐机构在体制机制、融资方式、运营模式上探索创新。策划举办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族节庆活动,提升“泼水节”“嘎汤帕节”“拉祜扩节”“桑康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档次和水平,推动品牌化发展。促进大众娱乐业发展,引进和开发一批大型娱乐项目,建设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设施。加强现代影院建设。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引导歌舞厅、游艺厅、演艺吧、游乐园以及其他室内外娱乐运营企业健康发展、规范经营。

(六)家政服务

以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网络化为重点,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满足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家政服务体系。加快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家政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开展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服务,满足高端及大众多种家政服务需求。创建家政服务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全面整合、完善家政服务公共平台,实现一网多能、跨区域服务。实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工程,将家政服务培训纳入全加强就业培训相关规划范围,规范家政服务企业用工方式,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推动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强化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服务

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生态经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传统骨干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鼓励金融产品、业务、组织、服务创新,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消费金融为重点,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步伐。提升保险服务深度、密度,积极开发推广健康保险、农业保险、科技保险等领域业务品种。培育发展地方金融,做强做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综合化经营。鼓励发展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融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新型金融组织,支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拓展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建立面向国际的要素交易市场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到我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物流配送

构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枢纽,科学布局国际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加快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打造智慧物流,努力建设畅通云南、连接国内、通达东南亚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示范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铁路沿线物流节点、机场、口岸、通道为一体的货物集散物流中心及国际物流通道,建立多功能物流基地。以跨境物流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物流合作,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加快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带动跨境结算、保税贸易等发展。大力发展跨区域物流,加快电商物流等业态发展,探索建立农产品采收、产地处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城际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三级配送网点建设,完善县域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打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支持中国邮政、农村淘宝开展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城市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健全配送车辆运力调控机制和便利通行措施。

)咨询中介

引导咨询中介企业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为重点,提升咨询中介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管理咨询、工程咨询、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会计审计、信用中介、税务、法律等专业咨询服务,规范发展房产中介、留学中介等面向民生的中介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一批骨干企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提供咨询中介服务。鼓励发展中高端智库,支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咨询中介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加大招商力度,全力推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及研发、营销、结算等机构落户勐海,培育壮大总部经济。

(十)会展服务

依托气候、资源和设施优势,把勐海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会展举办地。积极参加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农产品交易会”“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商品交易会重点培育和发展“勐海(国际)茶王节”等会展以及特色产品展、节庆展演展示,引进和创办具有影响力的会议论坛。借鉴国内外参展经验,提高会展服务质量,扩大勐海对外开放影响力,扩大勐海特色品牌知名度,促进本地绿色食品、普洱茶等优势产品出去。逐步完善以交通、物流、通信、金融、旅游、餐饮、住宿等为支撑,以策划、广告、印刷、设计、安装、租赁、保税仓储、场馆服务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打造具有先进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龙头会展企业。优化会展申请审批流程,为会展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服务贸易

将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面向东南亚枢纽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勐海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扩大开放领域,进一步巩固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等传统优势服务贸易行业,大力培育信息、文化、教育、医疗、设计、商务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将承接服务外包作为提升我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引导企业向勐海工业园区聚集,着力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市场,推进服务外包的发展。完善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健全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扩大服务出口,提升勐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十)科技服务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加快构建满足我服务需求以及与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技术、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鼓励茶企与科研单位协作,支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型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工业设计服务的供给能力,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新业态新模式。

(十)教育培训

发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支持西双版纳州打造面向东南亚留学基地。积极引进知名教育机构,发展高品质、个性化、专业化教育服务,满足高端化、多元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需求。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

三、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一)电子商务

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网络化产业。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打造县域创业孵化中心,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加快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紧密结合的新零售业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依托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三平台、三中心、五网络工程,逐步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支持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连接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体系;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构建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以境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境外线上线下营销网络、跨境支付服务网络、跨境物流网络、海外仓及网贸会网络为基础,构建畅通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流通体系。支持建立面向东南亚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政府间信息互换和业务协作机制。

(二)云计算大数据

积极对接云上云行动计划,建设勐海大数据库,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重点领域发展,促进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及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计算、存储资源租用、企业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和创新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培育信息消费。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外包服务,推动政府业务外包。加强大数据的采集获取与汇聚,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促进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大数据平台发展。统筹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重点在旅游资讯、交通物流、灾害预防、就业和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三)平台经济

聚焦居民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领域,打造集创意设计、品牌发布、展览展示、采购交易、支付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探索打造一批面向社会提供协同应用、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在线智能信息服务、测试等服务的工业服务平台,促进加工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发展。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针对特定领域数据资源,以平台形式向社会开放共享。打造政务、医疗、教育等云平台,推动公共和民生资源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招商模式,推进以数据开发换项目,大力引进平台型企业,以平台型企业促发展。

(四)分享经济

加强住房、餐饮、出行、办公、知识技能、物流等领域分享经济建设,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各类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的整合、流动和利用,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倒逼经济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打造分享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旅游、交通、房地产、医疗卫生、养生养老等领域稳步推进生活服务分享工程,紧扣民生热点难点启动知识技能、教育等分享工程,鼓励开发应用行业软件和平台,着力完善生活服务分享监管机制。结合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启动产能设备、科研仪器、紧缺人才等分享工程,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引进发展生产能力分享关键平台,鼓励发展生产能力分享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推进创新资源分享工程,完善创新资源分享运营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特色创新资源分享示范基地。

四、重点工程

(一)载体建设工程

依托重大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城市功能区、特色小镇等特定区域,整合资源,突出主导产业,以勐海县为中心,打造一批服务经济集聚区。加大集聚区办公、生活、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力度,强化政府服务,提升集聚区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推动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打造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物流园区、城市综合体、双创示范区等。

专栏1 载体建设工程重点

1.特色小镇:全面启动和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重点打造勐巴拉雨林小镇、打洛边境口岸小镇、普洱茶特色小镇、勐混镇农业观光型特色小城镇

2.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勐海华联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商贸物流中心、勐海县打洛口岸商贸区、勐海县仓储设施及附属设施。

3.城市综合体:提升和打造傣乡勐海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构建城市服务新载体。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勐巴拉雨林小镇旅游型城市综合体。

4双创综合示范区:建成1个扶持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孵化园;1个服务各类园区创业企业的园区众创空间。

(二)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一批在全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标杆型企业,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力度。

专栏2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重点

1.龙头企业培育:鼓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

龙头集中,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善于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大企

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1—2骨干物流企业;做大做强1户以上

综合性龙头旅游企业,做精做优3户专业性骨干旅游企业

2.标杆型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商业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研

发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在传统领域、传统行业培育标杆型企业,发挥对其他企业的引领和

标杆作用。

3.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围绕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和产品链的延伸发展及大企业大集团专业协作需

求,推动规模以下企业发展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创新融合工程

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完善创新机制和模式,营造激励服务创新的宽松环境,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推动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的深度广泛应用,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促进各种形式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间、产业内和各业态间的融合发展,为服务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专栏3 创新融合工程重点

互联网+”工程

1互联网+旅游:支持推动云南旅游智慧云建设,形成一中心两平台功能布局,打造智慧

旅游云南版,全面提升云南旅游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接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和

全州全省统一的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支持西双版纳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

2互联网+健康: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健康消费,加快发展基于

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打造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养生服务体系。

3互联网+物流: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搭建物流信

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云计算、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应

用,构建智能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建设西双版纳双创园物流基地西双版纳跨境电商及物流平台的建设。

旅游+”工程

1旅游+文化:重点建设勐海县普洱茶民族茶文化庄园云南勐海影视基地等一批民族文化、边境文化旅游精品,积极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

2旅游+农业: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着力打造5个全国休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建设5个现代精品旅游农业庄园。扶持培育10以上具有特

色的精品客栈和农家乐

3旅游+工业:重点建设培育生物、茶叶、电力、医药、花卉、民族商品、珠宝玉石、食品

等领域的8个工业旅游示范点。

4旅游+休闲:加快发展2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将七子饼茶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为国际知名的品牌自驾线路,积极推进境内普洱茶古茶山体验自驾旅游线路、民族风情自驾旅游线路等境内自驾旅游线路建设,力争打造成为体验西双版纳文化特色国内知名的自驾旅游品牌,把勐海建成一流自驾旅游目的地。

5旅游+生态: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勐海打造成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

产业间融合发展

1.加快发展服务+农业新业态。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

持农业生产托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新。

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

品供需对接等。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2.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

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建立产品+服务盈利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

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支持领军制造企

裂变专业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服务。

鼓励制造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外包。

(四)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工程

实施勐海自主品牌培育计划,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引导各地区挖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实施服务业三名工程,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和知名企业家,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做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贯彻落实服务行业重要标准,探索制定服务行业地方标准,支持有条件的组织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标准,提高服务领域标准化水平,努力争取产业发展话语权。力争观光休闲、养生养老、家政服务等行业形成标准化体系,增强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五)重大项目工程

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服务经济领域重点行业积极谋划建设一批业态新、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加大观光休闲、健康服务、体育健身、物流配送等领域招商力度,注重招大引强,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每年遴选12个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项目的先进性、带动性、引领性、支撑性。加大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协调服务,切实解决问题,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云南省服务业布局规划和项目计划。对引进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业态模式新的服务经济龙头企业项目或关键配套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生态经济产业发展领导推进机制作用,将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纳入生态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范畴,在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服务经济发展办公室,配备专门力量,负责服务经济发展的日常工作。各重点行业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要聚焦重点行业细分领域,以问题为导向,一业一策制定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乡镇(农场)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服务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快形成省、州、、乡四联动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增强要素保障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州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品牌标准打造、市场主体培育、服务业人才培养及干部队伍培训等;积极争取重点项目投资基金支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类有关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全县各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各类有关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服务经济发展。

健全完善土地政策。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比例。依法支持利用工业、仓储等用房用地兴办符合规划的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举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经依法批准,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各类产业用地。对公共服务项目,鼓励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托柔性引才基地,推动云岭系列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向服务经济重点行业倾斜。加强信息、教育、科技、商务、金融、生物医药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服务经济实用型人才培养,扩大培养规模,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创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示范基地。通畅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推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聚焦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难点问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发展服务业的动力,释放服务业发展潜能。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向社会资本开放,建立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全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切实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凡是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均向境内各类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开放。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公办医疗、养老等机构实行弹性灵活、权责明确的从业人员聘用制度。有效落实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或者离岗创新创业,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方式,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与共享,建立鼓励盘活低效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与社会共享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分类分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支持采取国有独资、混合所有制、私营等多种形式转企改制。

积极争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争取把我县纳入国家、省、州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推动试点区域进一步细化落实试点方案,积极探索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研究并落实国家、省级和州级层面支持政策,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支持推进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主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形成市场自律机制,构建政府、协会商会、市场主体间的互通桥梁。

(四)优化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省、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营商环境。

加强规划引领。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考虑,统筹规划生态经济产业、各类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中,要统筹安排服务业布局、用地规模和开发时序,预留服务业发展空间。

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放权事项接得住、管得好。聚焦服务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最大限度精简优化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调整各种行业准入证、经营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按规定精简各类证照。推行全省各级行政许可事项统一赋码、统一管理,全面提速行政审批标准化进程。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探索一颗印章管审批模式。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试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积极推行网上咨询、预审和审批,提高行政效率。清理和取消红顶中介。严格落实各项收费清理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在满足提供公共服务和机构自身运转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加大采购初创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力度。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中,不得以企业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等资质要求变相歧视新创办企业,逐步加大对新创办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社会组织培育

完善监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动监管方式由按行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由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监管向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监管转变、由分散多头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转变、由行政主导监管向依法多元监管转变,实现全民参与、全方位监管。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探索垂直监管模式,强化旅游监管体系建设。促进监管机构职能整合,推进综合执法。建立健全社会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创新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方式。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发展的监管模式。坚持消费者优先理念,健全适应服务消费特点的制度安排,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服务企业诚信承诺活动和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其成果运用推广工作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奖惩联动机制。配合搭建信用西双版纳网络平台,细化和完善相关部门行政许可信息、收集并公示各政府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勐海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县乡、各涉农银行机构之间的沟通,增强工作合力,推动政府部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应用,充分发挥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在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等涉农工作中应有的信息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制度,加强服务行业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强化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诚信建设,推进互联网应用及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信用服务体系。推进并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五)推进双创工程

大力发展多种创业创新载体。围绕创业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区域、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三种示范基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积极争取云南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支持创业示范园和校园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新型双创机制。落实勐海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动,加强各类双创平台载体的交流共享,构建多方协同的双创工作机制。研究和落实国家、省、州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援助和扶持机制。强化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加强创业创新信息资源整合,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推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六)强化监测评价督查

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建立健全全面反映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和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强化各级各部门服务业统计力量配备,加强统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科学监测和评价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统计监测,健全服务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与服务经济发展评价分析制度。

抓好督查落实。建立健全服务经济发展督查落实工作机制,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重点行业发展、重点工程实施、政策措施推进等落到实处。

 

 

 

 

服务经济倍增计划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部门

时间进度

一、推动重点行业倍增发展

1

观光休闲

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持续推进

2

健康服务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牵头,县农业和科技局、县民政局配合

持续推进

3

体育健身

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持续推进

4

文创时尚

县文产办牵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配合

持续推进

5

演艺娱乐

县文产办牵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配合

持续推进

6

航空消费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

持续推进

7

家政服务

县商务局牵头,县妇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持续推进

8

金融服务

县政府金融办

持续推进

9

物流配送

县商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配合

持续推进

10

咨询中介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持续推进

11

会展服务

县商务局牵头,县委文产办配合

持续推进

12

服务贸易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13

科技服务

县农业和科技局

持续推进

14

教育培训

县教育局牵头,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

持续推进

二、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15

电子商务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16

云计算大数据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持续推进

17

平台经济

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18

分享经济

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三、重点工程

19

载体建设工程

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20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21

创新融合工程

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其中,互联网+”工程由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旅游+”工程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牵头,发展服务业+农业新业态由县农业和科技局牵头,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由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

持续推进

22

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工程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各行业责任部门配合

持续推进

23

重大项目工程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各行业责任部门配合

持续推进

四、保障措施

24

在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设县服务经济发展办公室

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计划出台后启动

25

各重点行业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要聚焦重点行业细分领域,以问题为导向,一业一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和重大任务,完善政策措施

各行业责任部门分别牵头负责

持续推进,计划出台后3个月内按一业一策要求制定细分领域实施方案

26

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服务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

计划出台后启动

27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属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28

健全完善土地政策

县国土资源局

持续推进

29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0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1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委编办、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2

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县商务局、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3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

县民政局牵头,各行业责任部门配合

持续推进

34

加强规划引领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各行业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5

进一步简政放权

县委编办牵头,县属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管委会配合

持续推进

36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按照职责分别负责

持续推进

37

完善监管体系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配合

持续推进

38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人民银行勐海县支行牵头负责

持续推进

39

大力发展多种创业创新载体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农业和科技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别牵头,各行业责任部门配合

持续推进

40

建立健全新型双创机制

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持续推进

41

加强统计监测评价

县统计局

持续推进

42

建立健全服务经济发展督查落实工作机制,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重点行业发展、重点工程实施、政策措施推进等落到实处

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负责,各行业责任部门配合

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