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结构调整促增收粮食发展迎挑战

来源 :勐海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9-07

结构调整促增收粮食发展迎挑战

----2020年勐海县粮食种植面积情况简析

 

勐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左右,年降雨量1900mm左右。优异的气候对各种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勐海县这片肥沃的土地引来各地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开发农业产业,农业种植结构的日趋多元化,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稳定向好。然而粮食生产却面临极大挑战,甘蔗、西瓜、蓝莓、魔芋等作物不断挤压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种植空间日渐缩小。

一、农村经济总量、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上半年,勐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亿元,可比增长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9元,同比增长5.6%

二、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减幅较大

2020年,勐海县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7.94万亩,比上年的72.62万亩减4.68万亩,减少6.4%。分季节来看:

(一)夏收粮食   夏粮面积0.7万亩,比上年减24.7%。夏粮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耕地改种蔬菜、西瓜、魔芋等经济作物。

(二)早稻   早稻面积5.96万亩,比上年减43.0%。早稻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干旱影响,部分原计划栽种早稻的水田延迟;二是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其它作物面积占用水田增加,可种早稻面积下降。

(三)秋收粮食   秋粮面积61.3万亩,比上年增 6.1%。主要秋粮作物中,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20.2万亩,增长19.5%;双季晚稻面积2.4万亩,减少35.8%;玉米面积36.3万亩,增长11.7%

1、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增加原因:因年初干旱使原计划种植早稻部分农田推迟栽种,主要有勐遮镇增加4万亩、黎明农场增加0.7万亩等,其余乡镇也增减不一,所以说早稻推迟栽种成为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各种非粮作物占用农田面积扩大,使得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增长明显不足。

2、双季晚稻面积减少原因:受早稻面积大幅减少影响,双季晚稻面积也随之大幅下滑。

3、玉米面积增加原因:一是气候因素,进入夏播以来,我县雨水来得早且丰沛,明显好于常年,利于玉米栽种;二是价格因素,玉米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拉动价格一路飙升,玉米最高价格达3.0/公斤左右,每公斤比往年同期高1元多,从而促进玉米面积大幅增长。

三、当前制约勐海县粮食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年的粮食种植面积成为多年来下降幅度较大的一年,当前就如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协调发展已成当务之急。目前制约勐海县粮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一定程度制约粮食发展。多年以来,我县一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但面对极端气候的增多,应对自然风险能力仍显一定程度制约粮食稳定与发展。如:今年的干旱造成库塘缺水而使早稻面积大幅减少,便是最有力的例证。

(二)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由于种粮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但是粮食价格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粮食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加之外来租地老板的增多,造成可种粮面积逐年减少,在我县主要是勐遮镇、勐混镇等以产水稻的坝区乡镇影响较大。

四、确保勐海县稳定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当前应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以优先满足种粮地区的灌溉用水,尽量减少因缺水而丢慌的现象发生,对因干旱自发抽、引水灌溉的粮农给予鼓励并适当补贴,努力降低种粮成本。

(二)各级各部门应增强忧患意识,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影响的不定因素,以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为契机,严守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地划定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面积底线不动摇,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三)努力提高种粮效益,激发农民种粮自觉性、积极性。一是完善粮食补贴机制,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综合性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加大粮食科技扶持力度,进一步抓好高产示范创建、绿色防控等科技措施推广,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为目的,激发农民种粮自觉性与积极性。

 

 

 

签发:王明飞      审稿:方辉     拟稿:谢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