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30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三类动物疫病防治规范》的通知
- 2022-06-30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的通知
- 2022-06-30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汛期动物防疫“十要十不要”》的通知
- 2022-06-30 关于注销《西双版纳州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书》及《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农作物种子经营人员上岗证》的公告
- 2022-06-29 2022年勐海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将物资采购表
- 2022-06-29 2022年勐海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物资采购表
- 2022-06-27 勐海县2021年度“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以奖代补茶企名单公示(第三批)
- 2022-06-27 勐海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布铲苗毁粮举报电话的通知
- 2022-06-22 勐海县2021年糖料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第一批)补贴发放名单公示
- 2022-06-20 勐海县2022年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第二批)面积和资金测算分配情况公示
-
当前位置: 勐海县人民政府>>勐海县农业农村局窗口>>公开目录>>发展规划>>
勐海县蔬菜发展“十三五”规划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09-09
第一章 发展现状
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在基地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产地准出制度,重点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建、养护和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设立农残快速检测点,建立田间档案。在市场方面,初步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凡进入批发市场、超市销售的蔬菜,必须标明产地或进货来源,质量安全可追溯,将例行检测结果进行公告,对农残超标蔬菜实行集中销毁。在工作机制上,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和部门分段监管的局面,农业部门对重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重点市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和监测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规制售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2、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县蔬菜(瓜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转化率达到8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大路菜、精细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膳食,提高生活质量。
3、蔬菜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外来菜农的带动,群众蔬菜栽培技术提高很快,一是改进栽培技术,推广现代适用新技术,应用地膜覆盖、拱棚栽培、搭架、拉线栽培和套种间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变一熟为多熟;二是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反季节冬早蔬菜,水稻收割后冬春种植大白菜、莲花白、番茄、萝卜、辣椒、甜瓜、西瓜、南瓜、洋芋等蔬菜瓜果;三是进行以改土为主的合理施肥,菜农首先是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一般是施用畜肥、糖泥和煤灰,专用菜地每年重施一次有机肥,亩施用量3000-4000公斤。减少化肥用量,以复合肥为主,每季每亩一般施复合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喷施2-3次叶面肥;四是提高农艺栽培技术,加强农业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用量,使蔬菜生产沿着无公害栽培方向发展。
4、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复种、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蔬菜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不论是从事专业生产的菜农还是季节性生产的菜农都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蔬菜种植的乡镇发展反季节蔬菜开展冬季农业开发后基本形成了大春拿粮,小春(蔬菜瓜果)拿钱的格局。据调查,专业菜农种植的蔬菜年亩产值在5000-12000元,季节性种植的亩产值在500-1500元。蔬菜在很大一部分农户的收入中已占了较大的比例,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5.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2014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7%,总产值2.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9.5%。
但目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基础设施滞后。没有必须的冷库等设施,保鲜技术落后。集约化育苗、物理防治设施设备配置、蔬菜废弃物发酵池等必需的建设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生产规模小。蔬菜是以鲜销为主、日常必需的大宗农产品,成熟必收,收后必卖,产销组织发展较慢,制约了蔬菜的规模化生产。三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产业基本上是农民自我发展,各自为阵,品种多、杂、乱,形不成拳头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蔬菜品种也打不出去。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民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准入认识不够,生产无公害蔬菜经验不足,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掌握不够,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四是营销网络未形成由于缺少强势蔬菜龙头企业的带动,营销网络尚未形成,产、供、销脱节,盲目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仍占很大比例,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生产向产业化发展。五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产地批发市场少,发育不平衡,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多是地头、马路市场;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第二章 市场前景与优势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国内市场供需预测
勐海县蔬菜生产起步虽晚,但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1.8万亩,总产量7.9万吨,平均单产674公斤,总产值1.1亿元。由于景洪市、勐腊县的海拔低,气温高,很多蔬菜品种不适合生长,尤其夏季蔬菜更为紧缺,多年来景洪市场的蔬菜主要由勐海提供,据调查勐海县蔬菜每年由批发市场和菜商直接向菜农采购销往景洪的蔬菜,在6万吨以上,占景洪蔬菜市场的60%以上;每年销往州外的品种主要有西瓜、东升瓜、辣椒、马玲薯等反季节瓜果,销量为1万多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勐海县蔬菜产品在州内、州外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反季节瓜果的市场需求更为突出。
2、国外市场供需预测
据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统计,出口蔬菜有花菜类、甘兰类、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豌豆尖、等20几个品种。需求量较大的花菜类、甘兰类、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几个品种的年需求量在8万吨以上,这些品种是勐海县生产优势,价格高于国内两倍以上,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食的生菜,特别是结球生菜、小香葱等价格更是不菲。按照目前蔬菜流通协会与泰国市场方的协商结果,随着“蔬菜换石油、鲜花换水果和冷果换热果”的项目运作成功,将吸引云南蔬菜流通协会等相关的部门和果蔬企业入住西双版纳,从而进一步带动勐海县蔬菜产业发展。
二、发展蔬菜的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品质和质量安全优势突出。
我县气候条件独特,大气、水源、土壤受污染少,品种资源特殊,自然生态优越,境内隔离条件好,蔬菜病虫害发生少且易防治,十分有利于优质蔬菜生产。
2.渡淡蔬菜生产优势突出
受地形海拔高度相差大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形成“立体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与夏秋为主的同类基地比较,我县可生产上市的蔬菜种类更为丰富,竞争力更强
3、交通运输条件
陆路:有国道214线过境,里程为121公里,省道320线与之相连,里程为66.18公里,打洛镇为省道320线末端,与缅甸公路相接,经缅境230公里到达泰国重镇米赛,是中国至泰国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可经昆曼公路、澜沧江航道、版纳机场到达东盟诸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空路:勐海县城至版纳机场(国家级口岸)44公里。
水路:自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于2000年6月正式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商船航运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成为最便捷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和中国充满希望的“黄金水道”。现在每年货运量能达到40多万吨。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成本优势,加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以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蔬菜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即具有满足全县市场供应、调节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能力的蔬菜重点产区。
2、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即具有一定生产、市场基础以及资源、区位、资金、技术等优势的优质对路的蔬菜重点产区。
3、坚持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原则。即重点治理污染源,优化生产环境,加强农业和生物防治,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建设无公害生产区。
4、坚持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以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5、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即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集中建设蔬菜重点产区,突出主要品种,突破关键技术,树立蔬菜品牌,提高竞争力,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的发展,勐海县蔬菜产业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出口基地。
目标规划表单位:万亩、公斤、万吨、亿元
目标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合计
|
面积
|
11.9 |
12.05 |
12.2 |
12.35 |
12.5 |
61 |
平均单产 |
880 |
910 |
940 |
970 |
1000
|
940 |
产量
|
10.47 |
10.97 |
11.47 |
11.98 |
12.5 |
57.39 |
产值
|
2.6 |
2.7 |
2.8 |
2.9 |
3.1 |
14.1 |
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2.5万亩,总产量12.5万吨以上,产值达3.1亿元以上,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第四章 总体规划和布局
一、总体规划
(一)区域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已初步形成的优势区域内,在中海拔地区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设施蔬菜生产;在高海拔地区发展夏秋蔬菜生产(山区蔬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反季节蔬菜,通过重点建设,抓大带小,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展重点
根据勐海县的实际情况,重点立项建设2万亩高标准的固定蔬菜出口基地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使之成为永久性的蔬菜基地,进行专一种植,专业化生产。同时也是蔬菜经营企业的生产基地,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企业与基地菜农签定种植与收购合同,形成公司+基地+协会联农户的模式。幅射带动季节性蔬菜6万亩。
二、布局
2万亩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勐海镇1万亩、勐遮镇0.5万亩、打洛镇0.15万亩、勐混镇0.15万亩、勐满镇0.1万亩、勐阿镇0.1万亩。共6个乡镇23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
建立以勐宋乡和西定乡为主高山蔬菜示范区1.5万亩,种植勐海香冬瓜、甜笋、糯洋芋及章家辣椒等特色蔬菜,打造绿色品牌,搭建产销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区:勐海镇0.4万亩,勐遮镇2万亩,打洛镇0.5万亩,勐混镇0.7万亩,勐满镇0.8万亩,勐阿镇0.5万亩,勐宋乡0.4万亩,勐往乡0.5万亩,格朗和乡0.2万亩,共9个乡镇季节性瓜果蔬菜。
第五章 实施计划和投资
一、主要建设项目、财政投入概算
1、冷库建设
依托重点产业带和城市蔬菜圈,以无公害蔬菜加工业为重点,集中配置蔬菜加工企业,建设蔬菜加工业园区。在基地集中的区域和产地市场、主要外销基地,依托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配置采后处理和冷库等设施设备,推进采后清洗、修整、分级、包装和冷链运销。在勐海县城景海高速路旁蔬菜集中的地方建冷库,共建3幢,3750㎡,日处理净菜能力300吨,其中勐海镇建1幢1500㎡,勐遮镇1幢1000㎡,勐海县工业园区内建1幢, 1250㎡。经项目区带动后,逐步扩展到日处理净菜800吨的规模。
2、蔬菜批发市场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加速蔬菜的流通,需要建设聚蔬菜交易、冷藏加工、保鲜、运输为一体的蔬菜批发市场。勐海镇建占地面积50亩,内设冷库、加工、包装场地、蔬菜监测工作站、蔬菜协会办公室、农用物资销售放心农药店等多功能的批发市场。勐遮镇建20亩,打洛镇建10亩,勐满镇建10亩,勐往乡10亩,共100亩水泥地批发市场。
3、蔬菜大棚
根据勐海县夏季多雨,冬季有霜的情况建盖大棚,一是避雨栽培二是防冻栽培,而以避雨栽培为主。建大棚1000亩,其中勐海300亩,勐遮200亩、勐混、打洛、勐满、勐阿、勐往各100亩,主要是进行蔬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种植特色蔬菜。
4、频振式杀虫灯安装
2万亩蔬菜基地,每50亩安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共400盏。
5、测土配方施肥
2万亩测土化验取40个点(每个点代表5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6、新品种试验示范
计划每年外引蔬菜新品种作试验、示范20亩,共100亩。
7、科技培训
计划到2020年共培训10000人次。
勐海县2万亩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规划目标表
实施内容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合计 |
一、库库 |
1幢1500平方米 |
|
1幢1000平方米 |
|
1幢1250平方米 |
3幢3750平方米 |
二、批发市场 |
20亩 |
20亩 |
20亩 |
20亩 |
20亩 |
100亩 |
三、蔬菜大棚 |
200亩 |
200亩 |
200亩 |
200亩 |
200亩 |
1000亩 |
四、频振式杀虫灯安装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20000亩 |
五、测土配方施肥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4000亩 |
20000亩 |
六、新品种试验示范 |
20亩 |
20亩 |
20亩 |
20亩 |
20亩 |
100亩 |
七、科技培训 |
2000人次 |
2000人次 |
2000人次 |
2000人次 |
2000人次 |
10000人次 |
|
|
|
|
|
|
|
|
|
|
|
|
|
|
二、投入资金
(一)项目区投资估算勐海县2万亩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投资项目 |
投资内容 |
单价 |
金额 |
财政投入资金 |
农户自筹资金 |
一、冷库 |
3幢(3750㎡),配设备检验仪器 |
0.4万元/㎡ |
1500
|
450 |
1050 |
二、批发市场 |
建交易场地100亩水泥场地 |
150元/㎡ |
990 |
297 |
693 |
三、蔬菜大棚 |
建1000亩钢架大棚
|
3万元/亩 |
3000 |
900 |
2100 |
四、频振式杀虫灯安装 |
2万亩频振式杀虫灯安装,每50亩一盏 |
100元/亩 |
200 |
60 |
140 |
五、测土配方施肥 |
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
|
50元/亩 |
100 |
30 |
70 |
六、新品种试验示范 |
外引蔬菜新品种作试验、示范100亩 |
2000元/亩 |
20 |
20 |
|
七、科技培训 |
科技培训10000人次 |
50元/人 |
50 |
50 |
|
总 计
|
|
|
5860 |
1807 |
4053 |
筹措原则是:项目共投入资金5860万元,其中省、州、县财政补助1807万元,农户(公司)自筹4053万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县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县农业、发改、财政、水利、交通、科技、综合开发、扶贫、电力、农信社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全县蔬菜产业规划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规划的原则下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各部门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联合,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坚持市场引导和行政推动相结合,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人才、科技支撑
增加对蔬菜科研的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加快节能、高效、简易、实用栽培技术研究耐高温高湿、抗逆性强的优质蔬菜新品种培育。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加快引进推广一批抗病、抗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加强对菜农的培训,通过科技入户、重大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菜农的科学生产观念,提高菜农参与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经营等现代生产方式的自觉性。促进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引导科研机构与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鼓励科研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传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组建由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县蔬菜专家顾问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协助制订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开展各种级别的学术交流。
二、政策保障
(一)加大资金投入
县财政要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促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要向蔬菜产业倾斜,重点支持基地乡镇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要增加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蔬菜产业。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为主体,金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投入资金来源,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在蔬菜优势产区,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蔬菜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完善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合理利益,鼓励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蔬菜种植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扶持蔬菜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完善市场体系
优化蔬菜批发市场布局,突出抓好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信息系统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创新蔬菜交易方式,积极推行农产品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制订统一的蔬菜分级分类标准,推行蔬菜流通标准化和分级包装上市。扶持蔬菜新型流通业的发展,推进连锁经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改超”。建设蔬菜公共营销服务系统,加大政府对蔬菜营销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为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科技、信息、营销、资金等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
在蔬菜重点产区,推广蔬菜政策性保险,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全面实施商品蔬菜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建立蔬菜风险调节基金和灾害补偿制度,用于灾后恢复生产、蔬菜调运、稳定市场,保护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勐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