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解读《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来源 :转载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5-15

解读《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76号,)印发。为了便于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突出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基础上,采取特殊措施,着力解决沿边地区群众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困难,制定出台《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二、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美丽云南建设、稳边固边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沿边地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实施六大任务和工程,增强沿边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使边民留得住、早脱贫、富起来,打好守边强基攻坚战,确保沿边一线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沿边地区在新时代更有新气象。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边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加强统筹,协同实施。用好存量政策,创新资金整合使用方式,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政策向沿边一线倾斜、项目向沿边一线靠拢、资金向沿边一线集聚。

补齐短板,精准发力。解决边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城镇和小集镇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发展,稳边固边。促进沿边一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增强边民守土固边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兴边富民辐射作用,增进睦邻友好,助推云南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建设。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本轮行动计划实施范围为保山、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怒江、临沧等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的110个沿边乡镇878个行政村和19个边境农场。

(二)发展目标

以沿边城镇建设和村寨建设为重点发展目标。城镇建设方面,以距国境线3公里以内的21个抵边乡镇(非县政府所在地)、9个抵边口岸(除非国境线、县乡镇政府所在地、与抵边乡镇重合的口岸外)和18个常住居民3000人以上或600户以上的抵边小集镇为重点,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等。到2020年,城镇功能更加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边民就地就近创业和就业、产业发展和商品流通、守土固边和睦邻友好的支点。村寨建设方面,按照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对373个抵边行政村(社区)、19个边境农场进行巩固提升,对505个非抵边行政村(社区)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建设。到2020年,沿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和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沿边一线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三)建设任务和工程项目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6项任务38项工程,3年计划总投入126.1亿元。主要建设任务和工程项目如下:

一是支持沿边集镇建设。以抵边城镇建设、边境小集镇以及民族旅游特色村寨建设3个工程项目为重点。优化沿边地区城镇发展布局和形态。加快抵边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推动村镇建设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商贸、物流、文化、加工等产业,使城镇成为沿边一线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电网改造提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源建设工程、宽带互联网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8项工程。加快沿边地区道路建设、电网改造、民生水利、通讯网络、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沿边地区脱贫致富打牢基础。

三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工程、畜禽产品养殖工程、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多彩边境旅游工程、兴边富民特色优势培育工程、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程等8个工程。促进沿边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学前教育校舍建设工程、中小学校校舍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工程、保险保障工程、科技兴边富民工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工程、劳动力培训工程、精准脱贫工程等8项工程,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

五是提升开放活边水平。实施边民集市点建设工程、沿边口岸建设工程等2个项目建设。加强口岸(通道)、互市点及其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平台,将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成为集加工贸易、特色农产品商品交易、物流仓储、跨境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功能区。

六是加强稳边固边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程、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工程、和谐寺观创建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及治理工程、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边防检查站建设工程、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物防建设工程等9个项目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沿边地区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为兴边富民工程提供安全稳定规范的边境环境。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民族宗教委。成员单位由省直有关部门和中央驻滇有关单位、云南省军区、省公安边防总队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时安排部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指导和督促边境州、市、县落实到位。边境州、市、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边境县、市人民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市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行动计划的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

省财政筹措资金支持抵边小城镇、集镇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边境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直有关部门将有关工程资金投入任务及时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优先安排。边境州、市、县统筹各级各部门资金,加大对沿边地区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发挥群众建设主体作用,发动边民投工投劳。

(三)健全机制保障

建立工作推进会议制度,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部署和推进工作。建立规划先行制度,围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边境州、市制定实施意见,边境县、市制定实施计划,边境乡镇制定建设规划。完善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沿边一线贫困地区倾斜支持。

(四)强化督查考核

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省政府督查室,负责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每年对省直有关部门和边境州、市、县人民政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专题报告省人民政府,对完不成任务的省直部门和州、市、县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加强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查,组织开展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定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每季1通报,每年1考核,3年总考核,确保如期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政策衔接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与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相衔接,在2015年至2017年实施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采取由边而内、梯次推进的方法,按照五通八有三达到的要求继续推进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各项任务实现,范围增加到沿边110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同时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把沿边城镇建设提升作为重点加以突出。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与扶贫规划紧密衔接,建设目标能够促进沿边贫困村巩固和提升,与脱贫攻坚同步实施,让沿边贫困村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基础,有力助推沿边地区脱贫目标实现。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与兴边富民工程十三五规划相衔接,是我省兴边富民工程的落实和具体化,主要针对改善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更加具体和细化,通过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继续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