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满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百日攻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 :勐海县勐满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1-28

勐满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百日攻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勐海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勐海县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为切实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推进和谐平安幸福勐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2022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防治情况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我镇涉及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小组)和三个金矿隐患点。班倒村委会1个隐患点:曼纳老寨;南达村委会1个隐患点:贺罕小组;曼纳金矿、光贺金矿、热水塘金矿。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一步巩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代表的相关知识培训;下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地质灾害宣传单;扎实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做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矿山地灾防治检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二、2022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一)降水趋势预测

据勐海县气象台预测: 20221011月气温略偏高,水量偏多。汛期平均雨量偏多。有降水集中期,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内涝及地质灾害,汛期结束期偏迟,在11月中旬末。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2022年降水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我镇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预计2022年我镇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总体上与往年一样。具体预测如下:

1.曼纳金矿采矿区、光贺金矿采矿区、热水塘金矿采矿区是滑坡高易发区,集中降水期形成群发性崩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是今年崩滑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2.曼纳老寨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崩滑易发区,集中降雨期也可能出现规模不等的崩滑地质灾害,是今年崩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3贺罕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因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破坏,持续的中雨或大雨也有可能引发人为工程切坡段发生滑坡、崩塌。

4.崩滑地质灾害具体发生的区域和强度,与集中降水的区域和强度有关。在集中降水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达到80毫米以上时,发生崩滑灾害可能性较大;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滑灾害发生几率进一步增加。

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一)地质灾害防护重点

重点防护区和次重点防护区

依据上述预测分析,2022年全镇设置2个崩滑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3个崩滑次重点防护区,具体如下:

1.曼纳金矿采矿区、光贺金矿采矿区、热水塘金矿采矿区,是崩滑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2.曼纳老寨地质灾害隐患点、贺罕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崩滑高易发区,是崩滑地质灾害2个次重点防护区。

(二)重点防范期

崩滑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10月至11旬,受暴雨或强对流天气影响的部分地区,延长至12月。

四、主要防治目标及措施
(一)主要防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地质灾害防治理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加快建成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雨情、水情、灾情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预警系统,建立预报和预警联动机制,确保地质灾害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山体保护严控切坡建设的文件,积极排查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建设、矿产开发等已建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加强防范建设工程活动、生产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力争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显著减少。积极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主要行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组织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人监测、有人巡查、有人预警,发生险情、灾情能够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国土资源所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督促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建立信息双向互动机制。

2.加强应急值守,严格灾情报告。地质灾害应急机构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主汛期、持续强降雨和台风引发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处置期间,严格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主、副班制度,并明确值班人员工作职责,确保不缺岗、不漏岗、不误事。未值班时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主办人员也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和月季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速报工作,要加强地质灾害成功避灾案例和预警预报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或者出现重大以上险情,必须在接到信息的1小时内速报县地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随时续报抢险救灾进展和灾情险情变化,保证数据准确、及时,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

3.加强动态巡查,排查地灾隐患。自然资源管理所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巡)查的指导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重点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加强房屋建设切坡点、水利设施、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加强有关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根据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果,调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台账,重新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监测方法、预警方式、撤离路线、临时安置场所和防灾任务、责任人、联系人等,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要按照属地管理、对口负责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隐患告知当地群众(或建设单位)、村委会和有关主管部门,制作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及时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各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工地及其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切实保障在建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部署开展本系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4.加强基础调查,夯实防灾基础。要继续推进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加快推动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实施完成,全面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分门别类搞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5.加强监测预警,提升防灾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作用。自然资源管理所要做好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强降雨过程的地质灾害实时预报。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发布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害威胁群众。要加强应急调查工作,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或社会热点关注的地质事件,应迅速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应急调查,并根据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人员必须以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认真编制应急调查报告。

6.加强应急处置,积极应对灾情。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地质灾害易发区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组建。一旦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应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出现紧急险情,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让,并保障临时避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排危除险;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7.加强项目监管,严控切坡建设。各地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重要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时,必须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建设、矿产开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把建设工程的施工图审批和工程验收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要加强农村切坡建房的管理,从节约耕地、有效规避灾害出发,把好农村和集镇建房用地审批关,严禁高陡切坡建房。要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在建工程切坡建设集中开展一次隐患大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针对工程建设切坡产生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止切坡行为,由项目工程建设单位聘请有资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按照谁引发、请治理的原则,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通过验收和投入使用。

8.加强工程治理,消除地灾隐患。积极开展严重威胁城镇、村庄等人员密集场所,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按照自然因素引发的以政府出资为主,人为因素诱发的由责任单位负责及时治理的原则确定工程治理责任主体,要督促、监督责任单位实施防治。

9.加强宣传培训,普及防灾知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采取媒体播报、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讲解防灾避灾知识等多种方式,加强地质灾害法规政策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力争做到点对点宣传、面对面宣传,实现宣传工作全覆盖,不留任何盲点,不断提高全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整体水平。要加强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技能,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