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混镇现代农业型特色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来源 :勐海县勐混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7-30

    1.空间景观:点、线、面三层次

  点:重点打造镇区民族文化广场、入镇水景公园、休闲公园、中心公园、行政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农业科普园等景观点,通过不同主题的标志性构筑物形成景观视点。 

    线:“四廊、一带”

    四廊:由东西向道路构成四条农田景观渗透通廊,串联各主要景观点;

    一带:镇区外围由优质稻示范基地和河流景观形成的农田景观带,延伸景观序列。

    面:结合公园、广场、商业区等形成富有层次的体现勐混风貌的景观面。

 

    2.旧城改造

    a.遵循“拆迁透绿”原则,完善旧区绿化开敞空间,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新旧建筑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

    b.适当改造河流岸线,充分利用滨河景观,打造滨河景观带。

    c.加强城中村改造,完善住区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对旧区内一些单栋房屋质量较差、建筑立面效果较差的建筑进行整理、修缮、加固和调整。

    d.部分功能向城镇南北新区转移,以带动新区发展。 

 

【美丽乡村群落】

 

    一、基本情况
    项目拟对勐混镇辖区内的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村寨进行包装建设,根据国家级“美丽村寨”的建设要求,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以达到实现勐混镇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整体规划涉及勐混镇所辖行政区界线范围内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范围。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完成项目建设。

    二、美丽村寨三要素

    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

    三、产业 

    在文化传承和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佛、茶、陶、纸、锦、竹、耕”七大产业,建立村寨品牌,完善产业链,形成品牌竞争力。

    四、规划

    1.勐混整体空间规划

    一环、一网、二廊、九星,

    环坝观景路——寨子—生态景观走廊——田园风光,达到整个坝区自然人文风光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2.勐混文化空间规划:佛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 

    手工文化曼召—傣族手工造纸

    曼扁—稻田养鱼

    贺开—千亩古茶园

    曼枪—秀丽的村寨风光

    曼广竜—傣家风味美食

    3.运营模式

    塑造以文化体验旅游和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小镇体系

    4.开发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整理

    第二阶段资源梳理

    第三阶段运营管理

    5.产业发展阶段:

    先梳理产业资源

    紧跟着优化调整产业链

    完整产业链落地。

    项目总投资预算50亿 

 

    美丽乡村群落之“美丽乡村”建设 

    一、“美丽乡村”之贺开古茶庄园 

    (一)贺开古茶山基本概况

    贺开古茶园位于勐混镇贺开村委会东南面,古茶区海拔在1400—1800米间,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贺开村委会有古茶树面积约16000余亩,分布于6个村民小组,即: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和帮盆新寨、帮盆老寨。其中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4个村小组古茶树集中连片面积约14000余亩,帮盆新寨、帮盆老寨集中连片面积约2000亩。

    (二)规划背景:

    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兴边富民”工程的深入推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西环线的建设。勐海县以打造“茶乡生态养生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提升。勐海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将勐海县建设成为“西双版纳‘避寒胜地’中的‘避暑胜地’;西双版纳的‘后花园’和茶文化、民族宗教文化、乡村旅游体验区;中缅边境‘特色旅游经济区’。

    贺开古茶民俗旅游区项目列为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三)资源情况:

    茶资源:贺开村有连片16000亩古茶园,其中,核心区有连片古茶林7200亩。同时辐射南糯山——布朗山一线7座古茶山共32000亩古茶林,占整个勐海县古茶资源的70%。

    民族文化资源:曼迈、曼囡、曼弄新老寨、帮盆新老寨均为拉祜族村寨,曼贺纳、曼贺勐为傣族村寨,广岗为哈尼族村寨,保存有原生态的民风民俗。 

    (四)定位 

    就贺开古茶园的水、电、路、文化等方面进行统一、整体规划、结合农居改造、策划茶会所、古茶庄园、农家乐、观光点等建设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树品牌”的思路,搞一个三年规划,打造贺开古茶庄园的品牌,建成(中国第一)古茶庄园,把贺开打造成“冬天避寒,夏天避暑胜地”、“普洱茶寻根溯和文化体验胜地”、“世界知名的普洱古树茶原生聚落博物馆”的特色旅游村。

    二、“美丽乡村”之曼枪 

    (一)基本情况

    曼枪村民小组隶属曼国村委会,位于国道“214”线旁,交通十分便捷,地处坝区。地势东南狭窄,为丘陵山区,海拔在1200-1300米之间,土壤主要是砖红壤、砖红性红壤,土地肥沃、极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甘蔗等。全村有71户339人,有耕地584亩。全村主要以粮、茶种植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50元。

    (二)建设

    1.建设内容

   (1)村寨围栏1项,全长2956米;

   (2)花池1项,全长1000米;

   (3)公厕建设1个;

   (4)路灯40盏;

    2.投资计划

   (1)村寨围栏建设计划投资133.02万元(建设长度2956米,450元/米);

   (2)公厕建设计划投资10万元;

   (3)路灯安装计划投资26万元(计划安装40盏,6500元/盏);

   (4)花池建设20万元;

    项目概算总项投资为189.02万元。

    三、“美丽乡村”之十四组

    (一)基本情况

    十四组隶属于勐混镇勐混村委会,地处坝区。位于勐混镇西面,距离勐混村委会1.5公里,距离勐混镇1.6公里。土地面积0.67平方公里,海拔1180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425.3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824亩,林地610亩,人均占有耕地2.3亩。现有农户72户,全村人口407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入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6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糖、茶收入为主。

    (二)建设内容

    (1)村内文明路1280米;                 

    (2)村内建设污水管网1421米;

    (3)村庄绿化建设3200米;

    (4)太阳能路灯建设60盏。

    (5)垃圾池1个。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项投资为2045600元,上级财政资金1824000元,群众自筹50000元;群众投工投劳171600万元。 

    四、“美丽乡村”之曼打火

   (一)基本情况

    曼打火村隶属于勐混镇曼国村委会,地处坝区。位于勐混镇西面,距离曼国村委会3公里,距离勐混镇4公里。国土面积668亩,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7.6℃,年降水量1329.6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农作物。现有农户62户,乡村人口289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88人,劳动力162人,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为156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茶、糖及蔬菜收入为主。

   (二)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1.村内主干道硬化混凝土路面面积5000平方米,概算资金103万元;

    2.村内主干道及小广场路灯照明、新建线路、购置照明灯具60套,概算资金42万元;

    3.与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污水管2400米,概算资金45.7万元;

    4.与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电力管网,概算资金30万元

    5.与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架空电信线,概算资金20万元;
 
    6.村庄道路绿化,概算资金31万元;

    7.村名标志风景石一块,概算资金3万元;

    8.对村庄外围、村内主干道的农户进行建筑整治,概算资金10万元;

    9.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概算资金5万元;

    项目总投资:289.7万元。 

   

    勐章钯商业步行街

    步行街位于勐混镇驻地商业中心区,320省道与镇街道交汇处,项目占地面积9674㎡,总建筑占地面积4102.9㎡,总建筑面积21546.28㎡,建筑密度42.4%,绿化面积1478.9㎡,绿地率15%,商业街两侧建设高标准商业用房,项目预算总投资4800万元。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实现国有土地和地产的转化升值,而且实现勐混镇商业街的建设,促进勐混镇商贸经济繁荣,扩大城镇规模,推动小城镇建设迈上更高的层。

    根据海政复〔2013〕126号文件,县政府已同意我镇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项目(勐章钯商业步行街)建设。批复要求:请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会同县环境保护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和勐混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程序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与勐海海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开发框架协议,项目建设在有序进行(已完成政府多功能会议室、政府大门、值班室、厕所、家园食府的拆迁工作,目前在进行周边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和破土动工)。 

    旧农贸市场改造

    一、现状

     旧农贸市场占地8240.04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10月27日,于1998年12月3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贸易需求的不断扩大,现农贸市场已不能满足我镇贸易交易的需求,市场建设规划滞后、设施设备简陋、环境卫生脏差、管理秩序紊乱,与我镇的经济发展、城市形象不相协调,不相适应。

    二、改造目标

通过设施改造和管理提升,切实改变城区农贸市场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的现状,达到“划行归市,布局合理;品种丰富,食品安全;价格公道,计量准确;设施齐全,整洁美观;诚信经营,管理规范”的目标,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购物方便、环境舒适、安全卫生的购物场所。 

      
    农副产品生产交易中心

    一、开发战略

    利用区域优势,立足环境优势,发挥策略优势。采用开放型的保护策略,将城镇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品交易区,聚现代农产品、商贸、旅游综合性城镇为目标的特色片区。通过建设成一个特色农产品交易区,提升勐混镇整体形象,并带动勐混镇的经济发展,为勐混镇的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着力提升城镇形象,打造勐混镇一抹亮丽的风景。以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思路,融合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情,建设勐混镇地标性的建筑,建设景洪通往打洛、勐蔗道路上一张崭新的名片。同时,项目的新建与日后的经营将为国家创造税收,扩大就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优势条件

    本地块位于勐混镇入口区域,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民族特色浓郁、公共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便捷的高质量的商业综合体。地块有良好的商业氛围与交通环境;周边道路、供电、给水等基础设施完善,是聚集人气,创造无限可能的场所。该地块位于景洪、打洛、勐蔗的交叉路口,交通便捷,有利于当地人及游客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消费。镇区目前没有新建的商业区及住宅区,减少了以后整合开发的拆迁量,有利于新的开发建设。

    四、布局

    1.平面布局:地块内尽量利用河道制造休闲商业的概念,保留地块内的傣族佛塔进行其优化,所以规划将用地分为四个区域。

    2.平面和空间布局:本项目共分为四个区域,农产品集散广场内建二层农产品批发城、六层宾馆,四层农贸市场;烧烤广场为一层商铺、四层住宅;傣族文化广场及源河商铺均为一、二、三层民族特色建筑;住宅区均为四层;相关平面布置详单见平面图。

    五、分项 

    1.农产品集散广场:地块南侧相邻主要公路,是聚集人流的区域,待建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围绕整个广场建设“农贸市场”“宾馆”“农产品批发商城”。通过以街坊为单位的组群形式将各种建筑模式再予以组合变化,形成丰富多变的群落形式,可承载丰富的商业形态。

    2.烧烤广场:为突出当地民俗文化的概念,在进城镇的主要道路待建“烧烤广场”。以变化的街坊空间,相融合的功能布局,充分体现特色民族饮食文化的商业环境。同时为满足人的居住条件,在烧烤广场后面建设,住商相结合的经典住宅。

    3.傣族文化广场及源河商业:傣族文化广场在勐混镇傣族寨子的佛塔上进行建设,在完全保留当地现有佛塔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改善,以佛塔为中心,辐射四周商铺,“泼水广场”“佛塔文化广场”“特色商铺”孕育而生。源河商铺在环境治理的前提下,打造成源河经典步行街,建筑多为低层,整条步行街由于建筑的高低错落,进退有序,使其休闲商业的氛围极浓,在人逛街时有心旷神怡的惬意。

    4.住宅区:本项目为满足大量人员的住宿条件,在地块西侧待建住宅,在不失整个地块的整体性的前提下,将住宅均设为四层。 

    其他项目申报

    1、生态创建项目

    2、全省环境保护整镇推进项目

    3、全国重点镇申报

    4、其它发改、扶贫、住建、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项目

    5.全国重点镇申报

    全国重点镇在集聚人口、扩大就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增加投资需求和拉动内需增长,加快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目前,勐混镇村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已做好准备,正扎扎实实地撰写建设发展报告材料,积极进行项目申报,争取申报成功。 

    

    措施与方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政府班子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发展上,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以加强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镇发展,科学研究制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政策措施,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中的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各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宣传动员全镇各族人民共同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全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整合资源,规划编制各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努力做到各项目规划相协调相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

    (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体现政府组织推动,群众建设主体,社会多方支持参与的共建共享原则,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强度。

    (五)坚持严格督查考评。严格督查考评项目建设规划,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