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勐混镇半年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 :勐海县勐混镇人民政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07-14

统一思想      凝心聚力

奋力推进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

一、基本概况

勐混镇位于勐海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9′37"~100°33′02",北纬21°40′34"~21°55′55"之间,东连格朗和乡,东南与景洪市交界,南邻布朗山乡、打洛镇,西北与勐遮镇相接,北至勐海镇。距勐海县城17公里,距州府景洪市61公里,辖区面积329平方公里。勐混镇镇域地形狭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全镇海拔最高点为阿珠各脚1987米,最低点为南开河下游出境处1181 米。境内大多数属勐混镇坝子,地势平坦,坝区平均海拔1200米。勐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C—19°C,极端最高气温36°C,极端最低气温-5.4°C,年霜期31天。

全镇辖景勐混、曼国、曼蚌、曼赛、曼扫、贺开、曼冈7个村民委员会,截止至2014年末,全镇总户数达7066户31907人,其中农村户数6476户30502人,农村劳动力20531人。傣族19884人,哈尼族4892人,拉祜族4126人,布朗族1613人,佤族234人,其它民族1367人(含汉族)。201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2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元,同比增长11.2%。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群工作

勐混镇按照“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源动力,以“8433”升级版的孟连经验为主要措施,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服务核心

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一是以党政班子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理论中心组学习规章制度,坚持基层导向,坚持“常下乡、常联系、常驻村、常服务”四常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核心。二是以组织生活会为切入点,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六个反思”活动,以反思活动的开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在全州率先与州委党校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利用州委党校优势教学资源,通过远程网络教育、流动党校、集中调训、轮训的方式,全面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今年上半年,开展培训1期,培训人数726人次。

2.着力消除农村“三空”,夯实服务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勐混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基础工作,将消除农村“三空”工作作为全镇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加强领导,任务量化分解。及时调整充实消除农村“三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三空”薄弱村下派党建指导员,根据各村情况、优势和特色,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发展党员、指导建设基层活动场所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争取扶贫、民宗、财政一事一议、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整合多方资源,切实加强基层活动场所建设。2013年至2014年全镇整合资金853万元,新建或在建活动场所37个,修缮新建2个行政村活动场所,并力争在今年底,建设完成2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三是积极探索曼列养殖合作股份试点和加大对永盛等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探索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消除农村“三空”工作的深入开始,基层党组织服务核心、服务队伍、服务保障不断得到加强。

3.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能力。一是依托贷免扶补、小额信贷、扶贫贴息、红色信贷等惠农支农金融扶持政策,联合信用联社,整合镇妇联、团委、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等政策资源,搭建创业帮扶服务平台,有效帮助党员群众解决了干事创业无资金,贷款无抵押,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面,行政村便民服务站为轴、村小组群众工作站为点,搭建为民服务平台,让群众节约时间,节约资金,围绕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五保、低保、社会保险等服务功能,实解决生活困难、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形成了上下同心合力、共同搭建服务平台的良好氛围。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接待群众来来访3000余人次,为民办理各类证件600余本,接待信访12件。

4.坚持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勐混镇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察监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全镇党政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目标管理,明确相关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监督力度。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与各村委会、中心站所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及时解决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镇始终坚持每月一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重要开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由班子集体研究后做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不断推进领导方法合理化和领导决策科学化。三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服务群众。构建“镇、村、组”三级群众诉求渠道和服务体系,根据群众需求,明确镇、村、组职责,建立联动机制,逐级提供服务,制定党政一把手每月接访日接待制度和建立日常来信来访接待平台。

(二)农业农村工作

我镇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在巩固粮蔗茶为支撑的三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推进咖啡、石斛、紫山药、马铃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水产、大牲畜养殖的发展,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1.粮食产业:勐混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截止2015年6月底全镇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47911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2951亩,玉米种植4960亩。完成11000亩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完成了项目任务的110%,分布七个村委会,81个村小组,参加农户达1580户,共7528人。

2.甘蔗产业:去冬今春,勐海县甘蔗站下达予勐混镇种植任务6954亩,其中水田4197亩,旱地2757亩。实际完成水田新植面积2848.6亩,旱地完成种植面积727.4亩,总新植面积3576亩,完成计划面积的51%。全镇甘蔗高产创建项目示范面积10000亩,甘蔗温水脱毒苗示范种植250亩。甘蔗全地膜覆盖6亩,甘蔗机铲松兜面积250亩,新型农药推广面积20亩。

3.茶叶产业:生态茶园:2015上半半年我镇茶叶产业工作重点是围绕生态茶园建设来开展,1-6月份先后在曼国村委会的班龙小组、曼冈村委会的吉坐小组、贺开村委会的广冈小组发放了共95吨的生态茶园建设专用有机肥料,并对其进行了施肥要领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在曼扫村委会的曼列村、曼国村委会的曼纳村、曼打火村、班龙村,曼冈吉坐、贺开广岗等村小组发放了3800亩茶园面积的粘虫板(每亩20片),并对其进行了插板技术要领的集中辅导。在曼扫曼列、曼国曼纳、曼打火村安装了35盏太阳能杀虫灯。茶叶科技培训:1-6月份先后在曼扫、曼赛、贺开、曼国、曼冈等村委会举办“手工制茶技术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会”,“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会”,“施有机肥及粘虫板物理防治”等培训会9期,共计1286人次参加了培训。病虫害防治:,大力开展茶叶1-6月份共接到2起病虫害危害的情况汇报,将害情上报到上级部门后,及时对害情进行了处理,将茶农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4.畜牧产业:全镇坚持“以家庭养殖、规模示范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方针发展畜牧养殖业,上半年牛存栏5282头,牛出栏2215头,生猪存栏22030头,截止2015年上半年,生猪出栏7214头,家禽存栏135996羽,家禽出栏55451羽。

5.林业工作:2015年以来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及村组群众义务植树4500株,1-6月份造林绿化面积3877亩(其中速生用材林1266亩,珍贵树种2611亩)。

6.水利建设:2015上半年已完成土渠256条,三面光 50 条,共完成岁修、掏淤渠道260公里,累计投工322000个工日,开挖土石方7500方,清理河道3.6公里,开挖土方25000方,完成人畜饮水工程6件:勐混村委会的曼回小组和勐冈小组、曼冈村委会的丫口老寨、曼赛村委会的曼广合小组,曼扫村委会的曼喝新寨,投入资金80万元。维修供水管道17.5公里,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人饮蓄水池6座,规模为720立方米。完成勐海县2水厂建设勐混片区埋设水管线14公里,已完成13公里,补偿经济作物损坏17多万元,养护沟渠4条,完成投入资金17万元,国家补助13万元。

7.土地工作:2014年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实施勐混村委会、贺开村委会邦盆老寨、曼蚌村委会等2个村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三项目建设规模610.8023公顷,总投资2249.91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33.7396公顷。年内共发现87宗违法违规用地地块和46宗河道非法抽沙堆沙。完成2500户农户权属调查登记和宗地勘测设计工作。

(三)经济发展工作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366元,同比增长13.8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1.5亿元,较2013年底减少326万元,贷款余额1.7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4430万元。农业总产值预计达3.1亿元,同比增长11%。2015年1-6月份,勐混镇财政拨款收入(额度)为669.56万元,完成支付187.46万元,支付完成率为28%,其中人员补助为:68.75万元;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福利)337.76万元;专户收入105.91万元,支出161.81万元。1-6月完成了2014年结余结转资金整理清查工作,整顿完成专户账户存在长年滞留账内的余额,完成勐混镇2011-2014年涉农专项资金查改工作,完成2015年勐混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我镇着力贯彻“生态立镇、产业富镇、科教兴镇、旅游活镇、依法治镇、文化强镇”战略思路,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美丽乡村群落”项目:目前勐混镇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总投入资金1300万,正在实施的有贺开村曼迈小组、贺开村曼弄新小组、曼国村曼枪小组、城子十四组。项目对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村寨进行包装建设,根据国家级“美丽村寨”的建设要求,以实现勐混镇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整体规划涉及勐混镇所辖行政区界线范围内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范围。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完成项目建设。

2.勐章芭商业步行街:步行街位于勐混镇驻地商业中心区,320省道与镇街道交汇处,项目占地面积7527.51㎡,总建筑占地面积4102.9㎡,总建筑面积21546.28㎡,商业街两侧建设高标准商业用房,项目预算总投资4800万元。商业街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国有土地和地产的转化升值,还能促进勐混镇商贸经济繁荣,扩大城镇规模,推动小城镇建设。

3.贺开古茶庄园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树品牌”的思路,打造贺开古茶庄园品牌,建成(中国第一)古茶庄园,把贺开打造成“冬天避寒,夏天避暑胜地”、“普洱茶寻根溯源和文化体验胜地”、“世界知名的普洱古树茶原生聚落博物馆”的特色旅游村,预计总投资9亿元。

4.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品交易区,聚现代农产品、商贸、旅游综合性城镇为目标的特色片区,预计总投资6亿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勐混镇整体形象,并带动勐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勐混镇的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5.西双版纳影视基地:西双版纳影视基地拟选址位于勐混镇东北部曼赛村,基地范围1.1万亩,总投资预计逾150亿元,区内以傣族为主,涉及7个村民小组。基地至曼养贯“仙人脚”佛教景点2公里,至贺开旅游景区14公里,预计一期投资68亿元。

6.美丽乡村: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迈和曼弄新寨两小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高度配合项目建设,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建设中,目前,项目建设处于稳固推进中。一是村寨整治规划,已完成曼弄新寨的征地、拆迁工作。为4户搬迁户,平整新宅基地1296㎡、建盖4幢全木结构拉祜特色民居,目前新房已建好,农户已入住,旧房已全部拆除;对3户农户进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现已停止施工;打造3户拉祜特色农家乐,目前1家准备开业、另外2家在建中;拉祜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65户。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曼迈小组和曼弄新寨小组工程总量完成95%。三是道路交通建设:国道214线至贺开村委会段路面改造工程,混凝土路面工程7.48公里,资金投入1943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已通车;曼迈村民小组至贺开村委段道路工程,铺筑弹石路面9.61公里,资金投入955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已通车。四是环境整治规划:两污治理、道路绿化、宅间绿化等方面已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选址、规划;在村小组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环保制).

7.小城镇建设: 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富镇、科教兴镇、旅游活镇、依法治镇、文化强镇”总体战略思路,以“一心、两轴、四片区”的镇域产业布局为主线,谋划城乡建设,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农业型特色小城镇。(其中“一心”是指:以勐混、曼扫村委会形成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中心;“两轴”是指:沿214国道形成的经济发展轴线,沿南开河形成的旅游发展轴线;“四片区”是指:以曼冈村委会为依托形成的生态农业种植区;以曼国村委会为依托形成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以曼蚌、曼赛村委会为依托形成的现代畜牧业养殖区;以贺开村委会为依托形成的特色茶叶种植加工、古茶文化旅游区)。

(五)社会事务工作

1.计生工作:2015年我镇育龄人群14623人,育龄妇女1001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6917人,已落实避孕措施6014人,综合节育率达86.9%。2015年1-3月共出生人口95人,出生率为3.11‰,其中,政策计划内生育91人,政策外生育4人,计划生育率达95.78%。

2.民政工作:我镇民政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急民所急,办民所需”的宗旨。2015年我镇城镇低保户第一季度有105户、199人、发放低保金120879元;第二季度有102户、201人、发放低保金14.4435万元。共计发放低保金265314元;2015年我镇第一季度有五保户57户、73人发放五保金30222元;第二季度有五保户51户、61人发放五保金24840元。

3.教育事业: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6所,有教学班80个(中学19个,小学61个),在校学生3644人(含学前班798人,小学1859人,中学987人),住校生有1706人(中学815人,小学891人)。

4.卫生事业:全镇有1所卫生院,在职职工26人,全镇共设有8个医疗网点,有24个乡村医生。新农合参合率为96.69%。预防接种各类疫苗4743人次。2014年我镇卫生院医治27185人次,其中合作医疗减免283.567万元;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31041人次,建档率达95.8%,电子建档率82.8%

5.文化事业:截止2015年6月,全镇共有文化经营户28户。有1个省二级文化站,建有村级文化室24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24个,文化惠民示范村3个(曼扫村委会曼召村、贺开村委会曼贺勐村、曼赛村委会曼扁村),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34个,农家书屋11个。农村安装直播卫星户户通237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5%。截止2014年底已完成7个村委会和四个小组“农家书屋”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体活动,如“三八节文艺演出”、“1377傣历新年节文艺演出”、“五四青年月”文艺演出等,2015年上半年共开展文艺演出活动7场次,观看群众达1.5万人次。

三、存在的困难

(一)南开河水患

南开河位于勐混镇中部,自北向南横穿勐混坝子,源头布朗山,流经曼蚌村委会、勐混村委会和曼扫村委会涉及20多个村小组,全长21公里,是我镇内最大一条河流。每到雨季,该河流就成了最大的危害,河流沿岸的农田上千亩受灾,多户农户被淹,镇集贸市场和沿街部分商铺也经常受灾,南开河水患成为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需治理的河堤全长约7公里(从曼蚌村委会至曼扫村委会曼召村小组大桥),治理后将缩短1.5公里,河道设计宽为25米,深2米,南开河水患一年比一年更严重,造成的损失逐年成倍上升,南开河河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建设

1.小城镇建设用地紧缺

随着我镇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集镇化水品逐年提高,我镇集镇(勐混村委会)目前所有的建设用地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小城建建设用地紧缺已成为制约我镇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我镇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基础设建设、村寨环境卫生整治及绿化、亮化工程等所需资金逐年增多,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经济底子薄,建设资金投入不够也是制约我镇特色农业旅游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村组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已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但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村“三委”“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二是基础薄弱,先天不足。部分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无人才资金,想要发展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三是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部分依靠出租村集体林的村组,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四是村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驾驭经济工作能力不足,对集体资源管理不力、忽视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之以恒抓好党要管党工作,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职责

科学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勐混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必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要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二要进一步贴紧中心抓好党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要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党内鼓励关怀帮扶等制度规定,增强党建工作生机活力;持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贯通、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选准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要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村工作。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在组织上加强保障,在措施上不断完善,把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强化基层基础上来,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人力物力财力向所需农村倾斜,统筹谋划,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要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和人员配置,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选齐配强党务干部,为党建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切实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对农村党务工作者能力建设状况及需求开展深入调研,分类制定计划,切实提高农村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要进一步搞好整改落实,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州委、县委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将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切实兑现承诺。要认真组织开好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承担上下联动整改任务的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整改工作、逐项分解任务。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坚持以科兴农,全面提升农业生态化发展

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合作社产业互补性和关联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着力抓好粮食、甘蔗、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形成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产业,生态农业,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农产品多元化品牌战略,大力提升“勐混201”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抢抓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机遇,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加快良种、良法的覆盖面,培育做大助民增收产业。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技术推广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冬作开发,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合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发展。

(三)坚持项目建设与发展并举,催生勐混经济新动力

继续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逐步形成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建项目的良性循环模式,抓紧“农业型特色旅游小镇”开发项目的实施,全面完善基础实施,逐步完成产业升级。加大水利、交通、河道治理、集镇建设、扶贫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力争取得突破。依托“贺开古茶庄园”及“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开发“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观光农业”项目;依托南开河河道治理工程,打造河道带状农业开发区;依托国道214线旅游环线建设,做好公路沿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加快特色小城镇化、现代农业小镇和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

(四)坚持合作社带农致富方略,进一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

合理引导,因“市”利导,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强化领导,不断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政策推动,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动力;规范建设,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壮大村组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五)坚持惠民为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整合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用活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卫生方面:以村级卫生建设为重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乡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改革成果。就业方面:大力促进就业增收。深入推进“贷免扶补”和“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引导群众本地创业和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文化方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成立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社会文化组织,建盖文化活动场所,着力挖掘发展章哈、民族舞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党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领导,进一步抓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坚持依法治镇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巩固“平安勐混”创建成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村民自治,深入推行党务、政务、村务等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大工作,要以营造发展环境、关注民生建设为重点,依法履行职权,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作用有新突破。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开展力度。深化群众诉求“五级联动”,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奖惩考评体系,切实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将一些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深入开展“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好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持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